【未完成】                               

·石泉·


            ◇诗人之死(二十七)◇

     他们,是历史的浩叹者,也是现代的目击者。
     ——题记


     《于谦弃市》

     几声木质的钝响
     坚定地关闭了——
     一个帝国受难的心,和
     辽阔的悲情

     九座城堡,屏住呼吸
     盯紧无边的萧瑟
     马铃,拱破寂静和肃穆
     盖过策划风暴的雷霆
     而兜鍪上吐出的火苗
     烧红了秋风

     奔蹄是拽不回头的箭
     早已穿过秋阳暮色
     一支遒劲的铁笔
     沙场喋血
     把复仇文字
     狂草得惊天动地

     破阵,破阵,破阵
     为蒙羞的天朝
     绞净老脸
     响鞭,击落苍原恐怖
     遥指遁去的马迹
     踏乱了,大漠秩序

     拼一身折不断的骨头
     撬动帝国的重轴
     叫精疲力竭的岁月
     找回四时的轨迹
     心已烧成火焰,举行一次
     隆重的救赎

     浩大无边的黑暗
     是权欲影子,无法扑灭
     黑暗,以黑为本
     影子,以灯为仇
     一个拒绝亮色的时代
     怎能容纳你的清白?

     黑暗,吹灭了一盏明灯
     而灯的灵魂
     却长明在黑暗深处
     把黑暗烧穿


     于谦,明代政治家、诗文家。曾授御史,出按江西,后迁
     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为官清正廉洁,关心民间
     疾苦。1848年升兵部左侍郎,次年秋,明五十万大军在土
     木堡之战中覆灭,英宗被俘。蒙古瓦剌军进攻京师(北京
     ),于谦力主抗战,反对迁都,并提出“社稷为重,君为
     轻”,拥立景帝,升兵部尚书。在著名的“北京保卫战”
     中,统帅军事,果断关闭京师九门,亲自督阵、背城激战
     ,击败了瓦剌军,挽救了明朝。战后,坚决拒绝一切赏赐
     ,又致力于改革军制,屡次奏请朝廷整肃吏治。1457年,
     英宗趁景帝病重,发动宫廷政变,重登帝位,几天后,于
     谦被诬陷谋逆,惨遭弃市(在闹市行刑并暴尸街头),终
     年六十岁。死后抄其家,除书籍和生活必需品外,家无余
     资。其诗“风格遒上,兴象深远”,《石灰吟》、《出塞
     》、《北风吹》等,都是历来传诵的名作。特别是“粉身
     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两袖清风朝天去,免得
     闾阎话短长”,都是家喻户晓的名句。

     以上为明初时期(5)


            ◇诗人之死(二十八)◇

     他们,是历史的浩叹者,也是现代的目击者。
     ——题记


     《唐寅落魄》

     桃花坞是春暮的遗址
     总把一些凄美的故事
     流传为伤情的风
     碰碎无法入眠的孤寂
     散落一地残红

     一壶浊酒,冲洗时光旧迹
     三五高朋,虚拟空幻世情
     取胸中块垒,研磨成墨
     蘸梦里情采,为人生调色

     爷本——
     江湖放浪客
     青山卖画人
     宁肯——
     漂泊白眼西风里
     醉卧古木野溪边
     岂可——
     鞠躬车马,提杖敲民骨
     榨取人间造孽钱!

     湖上水田无人要
     市上笋价贱如泥
     谁人买
     纸上竹,画中山
     一生泼墨泼彩
     叫荒漠的时代生色
     只剩泼不净的灰暗
     与命运作伴

     量不尽——
     雪花与桃花的距离
     挣不脱——
     冷灶与病榻的夹缝
     一生的梦、幻、泡、影
     都在那个冰冷的岁末
     打开翅膀,选择了
     最后一次逃离

     唐寅,字伯虎,明代的天才书画家和诗人。20余岁时家中
     连遭不幸,父母、妻、妹相继去世,家境衰败。后潜心读
     书,29岁中解元,进京会试受考场舞弊案牵连后,拒绝为
     吏,绝意仕途,浪迹江湖,以卖画为生。其才华横溢。诗
     文擅名,为“江南四才子”之一,画名更著,为“吴门四
     家”之一。一生愤世嫉俗,狂傲不羁,54岁时贫病潦倒而
     死。死后,其友人祝允明、文征明等出凑钱安葬。其诗情
     真意挚,自然流畅,意境清新,常怀傲岸不平之气。桃花
     坞为苏州城北唐寅的故居地。


     《一清含恨》

     一生的枝枝节节
     都开满大地的心思
     裂开的叫喊
     又落回大地胸膛
     清风楼,柳摇燕斜
     北固山,松叹雁落
     一榻秋声冷山庄
     收藏了,多少怀想

     绷紧生命的长度
     为心上的沉重拉纤
     从青涩的岭南出发
     穿过豪放的塞北
     直到落寞的江南
     一枕梦想
     依然遥远

     五十年风雨虐心
     困守良知的楚河汉界
     与官邪对弈
     功成功败,名起名落
     一身刀伤箭痕
     只作平生笑谈
     唯念万里苍原
     茅屋秋风

     那是一匹卧槽老马吗
     夜夜惊醒,九宫的恐惧
     于是,疲极的背影
     被一记冷炮打穿

     晚钟,落满野水疏林
     老了夕阳
     瘦了西风
     枯了残梦
     只有白发樵夫沙哑的歌
     留得——
     青天浩月
     山高水长

     杨一清,明代名臣,历经四朝,关注民生疾苦,力矫积弊
     ,智除权奸,整肃吏治,强固边防,多有建树。历任陕西
     巡抚、三边总制,兵部、户部、吏部尚书,两次入阁为首
     辅(位同宰相)。一生正直、清廉,却屡遭攻讦,历尽宦
     海风波,曾三次退休、一次被诬入狱,晚年受攻讦排挤,
     被勒命致仕,后再度受诬陷,削职,疽发背死,时年77岁
     。其诗有杜甫诗风,忧国忧民,沉郁苍凉,感情真挚,视
     角独特,写景高妙传神。清风楼在其出生地化州,北固山
     在其晚年故居地镇江。


     (未完待续)


            ◇诗人之死(二十九)◇

     他们,是历史的浩叹者,也是现代的目击者。
     ——题记


     《夏言正纲》

     劈开,秦时古月
     锯断,汉时初阳
     光明都被投进炼炉
     炼出西苑妖氛
     年复一年

     一个火烧季节
     愤怒,终于被吼了出来
     ——以震撼聋子的方式

     悲壮燃起灿烂的火焰
     烧红骨头,锻一柄利器
     为重锈堆积的大鼎
     削去风斑雨迹
     一刀刀,削出清平

     在一个逼仄之地
     打造一片广阔的风景
     那一颗历尽磨难的心
     要凿开多少个眼?

     日夜守望的灌浆季节
     被错乱的风雨一夜掀翻
     十年劳作,被囫囵打包
     捆成“罪”字形状
     在市曹叫卖
     鬼头刀下,黑了天地

     所有的沉默,都
     打开了良知
     闭上了眼睛
     陪半截残梦,感受
     黑有多深
     心的亮堂,找不到出口
     只有万里霜风
     吹过白发江山

     夏言,明正德、嘉清年间曾任兵科给事中、少詹事兼翰林
     学士掌院士、礼部左侍郎、礼部尚书、内阁首辅,后加少
     师,特进光禄大夫、上柱国。一生豪迈强直,纵横辩博,
     为政清廉,在任时力举革除弊政、载减冗员,抑贵亲民,
     曾出按皇族庄田,悉夺回民产。后因议收复河套事,辞官
     归里,受严嵩构陷,被追回,囚至通州,遭弃市,时年六
     十六岁。其诗文宏整,以词曲擅名。


     《沈炼取义》

     县古槐老,官清马瘦
     一幅不朽的风景
     在乡情乡韵的肥沃里,长出
     清风、明月
     闪电、惊雷

     把路交给识途老马
     一心披阅无边的疲乏
     风很拥挤,奔跑着
     穿过乱坟山岗、茅屋村庄
     那是一群褴褛的孩子
     大声喊出痛苦的词

     一声马啸,顶风放纵:
     是谁,把大地的血色抽干!

     记忆的祭坛,堆积了
     多少路边冻死骨
     怎咽得下,那朱门酒肉
     岂能,让这一身剑气
     腐烂在心,污辱了
     这身青衫

     权势疯子,总在打门叫阵
     时时闯进心的公堂
     亮出耍赖撒泼的招数
     作践道义底线
     一切本能的叫喊
     都被野蛮剁成碎片

     灯下,检阅十万文字
     呼点八百精壮
     投进燃烧的血,熬出烈性
     捆绑在铁的意志上
     为完成一次惊天闪击
     点响生命

     万里沉默里,一声裂帛
     划破了,夜的肚肠

     沈炼,幼聪敏能攻古文,时提学副使得其文,谓为异人,
     拔居第一。中进士后,始任溧阳知县,与御史争执,受诋
     ,徙茌平知县,服父丧三年后任清丰知县。一生为官清廉
     ,惠爱于民,因秉性耿直,不阿谀奉迎,最后被贬为锦衣
     卫经历。其时,严嵩父子把持朝政,天下黑暗,因此上“
     十罪疏”弹劾严嵩,被处以杖刑,谪发守边。在塞外,沈
     仍詈骂严嵩,嵩大怒,其子严世蕃遣人设计诛除,沈炼被
     诬为谋反,被处死,两个儿子同时被杖杀,时年五十岁。
     其诗劲健有力,气骨傲洁,郁勃磊落。


     《继盛死劾》

     牛背上,晾干童年的感受
     填进记忆的陶罐,腌出卤汁
     伴日子走过酸甜苦辣
     把梦的家园,搬进诗书
     一棵草,向绿的意志
     没有人能够踩碎

     心上,长鸣向善的佛号
     义勇的叫喊,坚守廉明前哨
     当良知被恐怖逼成哑巴
     欺心,怎面对这顶乌纱?
     用什么撞碎这浩大的冬眠
     爷,只有这颗头颅
     惊蛰不落地
     谈何春分、雨水、清明!

     借一豆灯火,碎瓷作刀
     在刑棍嚼烂的残损上
     把夜割响、割破,割得淌血
     剖开巨痛,割净腐肉和筋膜
     晕血的灯火,哆哆嗦嗦
     在风中,寻找逃逸

     此心,早已葬在生命坡地
     守候大野,漫过绿色的正义
     死亡的礼仪,只等三声鼓响
     镣铐,撞响编钟古韵
     吼一首诗吧
     让鬼神三界,一起哭泣

     杨继盛,七岁丧母,继母妒,使牧牛。年十三始从师学。
     因家贫,为学十分刻苦。中进士后,任留都(南京)吏部
     主事,后调京师任兵部员外郎,因上书驳斥严嵩死党获罪
     被贬。在贬地,大力兴办学校,疏浚河道,开发谋矿,并
     让妻子传授纺织技术,深受百姓拥戴。后被起用为诸城县
     令,又改任南京户部主事、刑部员外郎、兵部武选司之职
     。因弹劾严嵩开罪,严假传圣旨,将其廷杖一百,投入死
     囚牢。狱中三年受尽折磨,曾自割伤口腐肉三斤,断筋二
     条。尔后,严嵩又授意将其处决并弃市,杨临刑赋诗,感
     人至深,时年四十岁。妻徇夫自缢。其诗铿锵有力,展示
     了荡荡情怀,铮铮铁骨。

     以上为明代后期(1)


             ◇诗人之死(三十)◇

     他们,是历史的浩叹者,也是现代的目击者。
     ——题记


     《可法典身》

     烟花三月早已枯落
     四月的风雨,掩埋了
     古道垂杨
     桥边芍药

     红衣大炮,把征服的种子
     一颗颗掼在城头
     造一片火焰的森林
     绽开万点血腥

     二十四桥残月,焚成灰烬
     玉人的箫声,凝固一滩暗红
     雁书带血,西南一去无音信
     拨开眼底硝烟,唯见一江寒水

     一座孤城,弃落夹缝
     条条青砖小巷,灌满铁声

     冰雪磨洗过的刀光
     更为阴冷
     满城追赶妇幼的惊叫
     如秋风,追赶落叶
     死亡之上的逃奔,一步一跌
     找不到一扇躲避的门

     咆哮裂目,红湿了战袍
     依然阻不住十万乱刀
     此头,愿作祭刀的抵押
     赎回无辜二分明月

     大愿,已被剁成泥土
     唯留衣冠长埋
     未了的心事,年年洒落
     点点梅花泪
     古城河边,常闻洞箫吹月
     诉说当年,喋血风雨

     史可法,抗清名将,清兵入关时,任南京兵部尚书,南明
     弘光帝即位,加大学士,督师江北。1645年4月,清军围
     城,史可法“血书寸纸”向朝廷请求援兵,朝廷不应。史
     可法领导军民死守孤城,并五次拒绝清军诱降。城破,见
     清军大肆屠戮军民,史大呼“我史督师也!”。被执后,
     忠贞不屈,引颈请死,并要求清军首领,不要再杀害百姓
     ,终被尸裂而死,时年四十五岁。继后,为报复扬州的顽
     强抵抗,清军屠城十日,数十万民众被屠杀。战后,人们
     无法找到史可法遗体,遂以其衣冠葬梅花岭。其诗沉痛悲
     凉。


     《子龙望乡》

     三月风生,四月水起
     刀剑,抵住五月的额头
     一条绳,绑紧了
     南国灵魂

     睁开南天暮色
     误了三春,雁声折断
     落影,击碎塘河的索寞
     溅起云间绝唱
     昨夜有梦
     雁阵雄鸣呼应
     剪开北风
     大响卷过云端

     这虎头船,趔趔趄趄
     恶浪,扭曲了水底乾坤
     旧梦捞不起,唯见
     断影、沉霞、碧血
     疼痛的风
     在河流之上,泛滥

     痛也故国
     恨也故国

     野岸悲色,匆匆穿过深瞳
     流进心底寒潭
     叹此方沃土
     就连石头都会结籽
     也经不起,一个帝国
     夜夜催命的锣声
     取走,金粉豪华
     抛下,呼饥号寒
     这疲乏的漕运之道
     累得夕阳残喘

     那一双双分脏的手
     掰碎了汉家江山
     直叫虎爪狼迹
     胡乱涂改风水
     念离离古原
     怨血,腥了千里万里
     白骨挤满大野,遍地是
     寻找头颅的孤魂野鬼

     忧心滴血无地埋
     望乡台上题哭诗
     跨过奈何桥
     也解不开,心上结
     喝过忘川水
     也忘不掉,故国悲

     陈子龙,明未著名诗人。曾任绍兴推官,后以功升任兵科
     给事中,命甫下而明亡。弘光元年,鲁王命陈子龙为兵部
     尚书,节制七省军漕;唐王授其兵部左侍郎、左都御史,
     因此被清军认定为应捕杀的江南名士之首。清兵陷南京后
     ,他和太湖民众武装组织联络,开展抗清活动,事败后被
     捕,投水殉国,时年四十。其诗被公认为“明诗殿军”,
     诗风悲壮苍凉,充满民族气节,其词典雅华丽,为“云间
     派”盟主,被誉为“明代第一词人。

     以上为明代后期(2)

     (未完待续)



〖页首〗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