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潮源流】                              

大学生诗派(第四梯队)

大学生诗派是指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各大学兴起的前所未有的诗潮,出现了尚仲敏
、王琪博、燕晓东以及更多的优秀大学生诗人,共有4个梯队的具有强大创作力量的
大学生诗歌创作队伍。

第一梯队是77、78级大学生诗人,有徐敬亚、王小妮、王家新、石光华、丁当、叶
延滨、韩东、周伦佑等。

第二梯队是79、80级大学生诗人,如宋琳、于坚、简宁、翟永明、林雪、小君、王
寅、陈东东、陆忆敏、骆一禾、海子、普珉、西川等。

第三梯队是81、82、83大学生诗人,如江堤、臧棣、黄灿然、张枣、李元胜等。

第四梯队是84、85、86大学生诗人,如小海、伊沙、中岛、徐江、候马、桑克、戈
麦等。

他们的诗歌报刊分为三种。第一种是跨校组织的大型社团创办的诗歌报刊:如黑龙
江省大学生诗歌联合会1984年创办的《大学生诗坛》,重庆近二十家大学生诗社文
学社1985年3月联合创办的《大学生诗报》,《这一代》(1979),《中国当代诗歌
》(1986),《我们》(1980),《现代诗报》(1985),《南十字星》(1985)
等。第二种是各大学诗社、文学社创办的社刊:如辽宁师范学院1979年创办的《新
叶》文学丛刊,徐敬亚、王小妮、吕贵品等主编的《赤子心》诗刊和《红叶》,宋
琳、张小波、于奎潮等主编的社刊《夏雨岛》,于坚主编的《银杏》《高原诗集》
等几十种。第三种是大学生校园诗人自办的诗歌报刊:如兰州大学中文系学生封新
成等1982年创办的《回音壁诗刊》及1984年创办的《同代诗刊》,上海师范大学中
文系80级学生王寅、陈东东、陆忆敏1982年创办的《作品1号》,北大中文系83级学
生臧棣主编的《启明星》文学丛刊,四川南充师范学院学生万夏、李雪明、朱智勇
创办的《彩虹》诗刊以及李亚伟、胡玉创办的《刹那》诗刊,万夏、李亚伟、胡玉
等创办的《金盾》诗刊等几十种。




·桑克·


               ◇千禧年◇

        1.

      吃过晚餐,我去拜访
      一位不常见的友人。
      他的住处不远,隔着一个
      开着小雏菊的花园
      当然,那是秋天。
      现在,雪成了这出戏的主角。


        2.

      我胡乱想着一次淋雨的
      经历:雨在怀里,像铁皮
      弯成的小蛇,而且它很
      活泼。我觉着人生凄凉
      莫过如此。而友人笑着
      递过一杯刚沏的茉莉花茶。


        3.

      月亮比较模糊,或许
      鼻息使眼镜蒙上了一层薄雾。
      我幻想整个身体
      都能缩成一只手,掖在
      裤袋里,既能保暖,
      又能灵活地和自然亲近。


        4.

      路过文化公园,那里原是
      离乡的犹太人的墓地。枯藤
      缠绕着废弃的钟楼,下面一个
      短发女子垂泪。旁边黄发男人
      一口一口抽烟,很着急,
      好象为了尽快完成悲伤的使命。


        5.

      我躲闪着电车,摩托车
      还有人臃肿的没有爱的身体。
      薄冰把我摔倒,用它的诡计。
      我知道它还有同谋,我还知道
      同谋的名字,它名字很长
      爱打岔的心灵


        6.

      顺着斜坡,我看到
      一个饭店门口,一个男人穿着
      蓝色羽绒服在拉小提琴。
      如果这是在电影里,我一点
      都不奇怪,但是这是我亲眼看见的。
      这就是我为什么相信宿命的原因。


        7.

      我突然想起小时侯,我背着
      拖到屁股的花书包,从东山小学
      往家走。我从衣袋里掏出一块
      石头,抛向路边的蒿草丛。
      一只艳丽的野鸡飞起。
      并留给我一枚回忆的羽毛。


        8.

      羽绒服的帽袋摩擦着
      耳朵,我听不清向我靠近的声音。
      一滴火星儿洒落,我才发现
      漫天的烟花。我看见树上
      缠了红色的电灯笼,记得妻子
      曾用一个形容词描写它:"艳"。


        9.

      友人可能在看电视,杂技和
      滑稽的对话,他曾说:这才称得上
      热爱生活。我想说扯淡,
      但还是忍了,像面对新的罪恶。
      没准他是对的。
      我在心里早就厌了年轻时的革命。


        10.

      铁路桥上的横栏,涂了劣质的
      口红。蒸汽机车刷地通过
      像痛快的死刑。我在想车厢内的
      客人,有没有像我的?
      看着闾巷的画册,想着
      他在京都的远大前程。


        11.

      霁虹小区仿佛迷宫
      当然对于我的才能,还够不成
      考验。小卖店招牌闪烁,
      窗口灯全亮着,偶尔电压使它
      忽隐忽现,它的行踪更是难以捉摸。
      我要么选择其中一个,要么走开。


        12.

      芝麻开门。一个漂亮的女芝麻
      他出去了。您请进。
      多么美好的夜晚,我想起
      这是一个多么平庸的句子。
      但它对我是多么合适。
      对我的时代多么恰如其分。


         ◇重读安·阿赫玛托娃的《日记散页》◇

      全世界我最痛恨的东西,肉眼看见的
      首先是:自由人的监狱。而战场更为可怕。
      它可以为任何一个地方冠名 像门外的
      雏菊花园可能就是,而我的破书桌,
      可能就是野战医院的手术台,人道主义
      阿赫玛托娃在高声哭泣。为了隔湖
      相望的奥西普灰烬,我投宿(投诉)
      绝望的旅社——我写下每一句诗,仿佛
      回忆古老的岁月——也就是现在。
      感谢徐江将我和灰的名字列在一起。
      欧罗巴旅馆,我正住的哈尔滨也有一个
      住过逃亡者萧红,大洪水到来之际。她
      望着道外矮楼的平顶。我其实只想说:
      不管我是谁,核心都是冰雪覆盖的眼泪。


【诗潮源流】                              

·徐江·


               ◇大好年华◇

      我们曾一道喝酒
      一起听流浪者为我们唱他写的新歌
      我们写诗 眼红肿着
      谈我们肝肠寸断的祖国
      为一位热爱的俄国诗人或阿根廷盲者
      整晚谈论图书馆失窃的可能
      我们聊彼此欣赏的女孩
      从那些眼神里猜谁的希望大

      然后我等各奔东西
      然后每早八点准时上班 经受蹂躏
      然后我等各自娶亲
      盘算本地楼价
      每月花销的最低可能
      多年之后
      我读到他寄来的早年诗作和信
      说现在 已很少再写
      我当时真愤怒呵
      这就是
      他妈的人们所说的“大好年华”


              ◇谁能代替……◇

      谁能代替
      那永存之物
      对我们所发出的召唤

      我们有时不认识它
      只听到琴声,只记下梦语
      只在夜半时分
      数着心中凄惨的呻吟

      但谁又能代替
      那些星?发美、冷的光
      在高天之上
      令我们向往、恐惧
      战栗

      而后落泪
      看脚下衰草连绵
      暮色在无限里生长……



〖页首〗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