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誉站长:诗阳   友情链接   诗刊首页 
登录会员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注册 登录/短信登录/短信 帮助帮助
时代诗歌网首页 » 诗歌理论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陈本益:雅各布森对结构主义文论的两个贡献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正文
狐一



加入时间: 2007/02/09
文章: 104

文章时间: 2007-8-20 周一, 下午1:48    标题: 陈本益:雅各布森对结构主义文论的两个贡献 引用回复

提要:雅各布森创立的结构主义诗学,是结构主义文论发展的前一阶段。这是雅氏对结构主义文论的直接贡献。雅氏创立的结构主义音位学,对莱维一斯特劳斯创立结构主义人类学和哲学曾产生重要的启示和推动作用,后者造成了包括结构主义叙事学在内的整个结构主义思潮的高涨。这是雅氏对结构主义文论的间接贡献。


关键词:雅各布森;结构主义诗学;结构主义音位学





诺曼•雅各布森是语言学家,是上世纪20年代布拉格结构主义语言学派的代表之一。但他对结构主义文论也有重要贡献。这种贡献主要有两点:其一,他创立的结构主义诗学,是整个结构主义文论的前一阶段(以罗兰•巴尔特为代表的结构主义叙事学为后一阶段)。其二,他创立的结构主义音位学,对莱维一斯特劳斯创立结构主义人类学并从中引申出结构主义哲学思想,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而后者推动了包括结构主义叙事学在内的整个结构主义运动达到高潮。对结构主义文论而言,雅各布森的前一个贡献是直接的,后一个贡献则是间接的。我国学界对雅各布森的前一个贡献已有不少评介,但可惜不够完整;对他的后一个贡献则缺少论说。本文试图对雅氏的这两个贡献做一个较完整而简明的论说。
雅各布森的诗学是结构主义语言学性质的,其内容主要有三点:诗的功能说、诗的对等原则说、诗的隐喻和转喻说,三者相互关联。
先看诗的功能说。雅各布森在《结束语:语言学与诗学》(1958)一文中说:“诗学研究语言结构问题,正如对绘画的分析关涉形象结构问题。既然语言学是关于语言结构的总体科学,诗学就可以当做语言学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1(P32)“语言必须在它的全部功能中来考察。在讨论诗的功能之前,我们必须明确它在语言的其他功能中的地位。.1(p34)雅各布森从说话者与受话者的语言交际中分析出六个因素,即说话者、受话者、语境、代码、接触手段和信息。信息的焦点集中于不同的因素便形成不同的语言功能:集中于说话者,就形成情感功能;集中于受话者,就形成意动功能;集中于语境,就形成参照功能;集中于代码,就形成元语言功能;集中于接触手段,就形成交际功能;集中于信息自身,就形成诗的功能。这显然是对语言功能的共时性结构研究,所以这些功能叫语言的“结构功能”。而语言的诗的功能,只是语言的诸结构功能中的一个功能。所谓语言的信息集中于自身,是指语言不指向外在的人和事物,不起传达作用,而把注意力集中于自身的音响、词汇、句法和审美意义。雅各布森以这种诗的功能来区分诗的语言与非诗的语言,实际上就是以语言的诗的功能来作为诗的本质,这是一种结构主义性质的诗歌本质观,更是一种符号学性质的诗歌本质观,即诗的本质是语言符号指向自身,而不指涉外在事物。布拉格学派的另一成员穆卡洛夫斯基,也持类似的符号白指说。
这种诗歌本质观与俄国形式主义的诗歌本质观有类似性,都是形式主义的。但两者又有所不同。俄国形式主义重在诗歌语言的音响、韵律、手法等外在形式,雅各布森当时提出的“文学性”概念也是指这个意思。此时他所说的诗的语言功能,基本上仍是指诗的音响、韵律、句法等外在形式,但已涉及诗的内在的意义结构形式。更重要的是,他从诗歌语言的功能结构上去规定这些形式特征,从而给诗的独立自主的形式性以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理论根据。另一点不同是,当诗的语言具有诗的功能亦即美学功能时,它并不妨碍其它功能的存在。雅各布森说:“诗的功能并不是语言艺术的唯一的功能,而是其中主导的、有决定性的功能。相反,在所有其他的语言行为中,诗的功能则作为次要的和辅助的成分。1 (p37)
雅各布森认为诗的语言除主要具有审美功能外,还具有其他功能,诗通过这些功能而与诗之外的诸因素相关联,这不同于俄国形式主义完全排斥诗中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内容。还可以指出一点不同:雅各布森也如索绪尔一样,在注重语言的共时性研究的同时,也承认其历时性研究的必要。由于他的诗学是基于其语言学的,是后者的一部分,他认为诗学研究也应包括这样两个方面:“以诗学为核心的文学研究像语言学一样也包含着两方面的问题:共时性和历时性。"1(P34)这一点不但与俄国形式主义者不同,与后来的许多结构主义者也不同。
其次看诗的对等原则说。雅各布森指出,上述诗的功能的语言学标准是“对等原则”。为了理解这一原则,有必要引用他的一整段话:“什么是诗的功能的经验语言学标准?其是什么是一首诗的不可或缺的、固有的特征?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记起语言活动中两种基本的组织方式:选择和组合。如果‘孩子’是信息的题目,说话者就从多少有些相似的名词如孩子、儿童、少年、小孩等中选择一个,这些名词在某一方面是对等的。然后,为了说明这一题目,他可以从语义上类同的动词如睡觉、打吨、打磕睡、小睡等等之中选择一个。选择出的两个词组合在话语链中。选择是在对等的基础上,即相似和相反、同义和反义的基础上产生的,而组合即句子的构成则是在相邻的基础上产生的。诗的功能把对等原则从选择轴投向组合轴。对等被提升来作为构成语句序列的手段。在诗中,一个音节是与同一系列中的其他音节对等的;词重音假定与词重音对等,正如非重音与非重音对等;韵律上长音与长音对等,短音与短音对等;词的有界与有界对等,无界与无界对等;句法停顿与句法停顿对等,无停顿与无停顿对等。音节被改组成韵律单位,长音和重音也被如法炮制。,1(p39)雅各布森还进一步认为,对等原则不应局限于韵律和语音层面。他指出:“对等原则投射在语句系列上有其更深更广的意义。瓦雷里关于‘在声音和含义之间含糊不清’的诗观,比只孤立于语音上的倾向更为现实,更为科学。1(P46-47)
雅各布森在这里所说的选择轴,相当于索绪尔语言学中的联想关系,即语言中不在场的词语与相应的在场的词语之间的关系。雅各布森认为这是一种对等关系。他所说的组合轴,相当于索绪尔的句段关系,即在场词语在排列组合中的先后关系。所谓把对等原则从选择轴投向组合轴,是指诗句在横向的组合(构成)中也出现了对等的(相似的或相反的、同义的或反义的)词语。雅各布森在他的论文中对不同民族的诗歌语言在节奉、韵、词法和句法卜的对等关系讲行分析.用以证明上述对等原则。他在后来的一篇论文《语法的诗歌和诗歌的语法》(1960)中,又以莎士比亚等欧洲诗人的不同语言的诗歌为例进行分析,在语音、词汇和句法诸方面找出大量的对等关系。不过,他的分析过于精细,流于繁琐,只有语言学家才能完全明白,其语言学价值也许大于诗学价值。
依据雅各布森的理论,诗的对等原则是诗的功能的具体体现,所以诗的语言的独特处就是语句具有这种对等的性质和特征,这也就是诗的语言与非诗语言的原则区别,后者一般不具这样的性质和特征。中外诗歌,尤其是中国古代诗歌,大量存在着此类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支持雅各布森的理论。对等原则可视为雅各布森诗学中关于诗句的一种结构模式。
雅各布森诗学中的“对等”说,显然是对索绪尔语言学中关于联想关系和句段关系原理的运用和发挥。此外,他还受惠于英国诗人霍普金斯的有关诗论。他在引用了霍普金斯关于“诗的结构是连续的相似的结构”的一段话后说:“简言之,声音上的对等投射于语句系列作为构成原则,不可避免地引起语义上的对等,因此,任何语言层面上的这种系列的构成都会促成两种相关经验中的一种,即为霍普金斯简明地规定的‘出于相似的比较’和‘出于不相似的比较’。l(p48)
最后看隐喻和转喻说。雅各布森在1956年出版的《语言的基本原理》(与人合著)一书中提出这一理论,在上文说到的《结束语:语言学与诗学》一文中也涉及到它。这一理论也基于上述他的选择轴上的相似关系和组合轴上的相邻关系说,所以也源自索绪尔的学说。
隐喻和转喻理论是从研讨语言学中的失语症问题中引出的。雅各布森认为,失语症患者或者是因为选择能力和代替能力的损害,或者是因为组合能力的损害。前者表现为“相似性混乱”,如把“叉子”说成“刀子”;后者则表现为“相邻性混乱”,不能将词语组合成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
至于隐喻和转喻的区别,雅各布森认为隐喻基于选择轴上的相似关系,“相似把隐喻的词语同它所替代的词语联系起来”2(p71)。而转喻则基于组合轴上的相邻关系或者说接近关系。所以“隐喻与相似性的混乱相悖,转喻与接近性的混乱相左”2(p67)。我们且看《现代批评与理论》一书的编者戴维•洛奇为说明这两者的区别所举的一个例子:在“船渡过大海”这个句子中,如果用“犁过”代替“渡过”,就创造了一个隐喻,基于“渡过大海”与“犁过土地”这不同行为的相似性。如果用“龙骨,’(船的一部分)代替“船”,或者用“深渊”(大海的一种属性)代替“大海”,就创造了一个转喻,它基于代替者与被代替者之间在空间上的(或时间上)相邻和接近关系。[3]
雅各布森指出,诗主要用隐喻,散文主要用转喻。他说:“相似的原理构成了诗的基础;诗行的韵律对应,或者押韵词语的声音对等,引出了语义相似或相对的问题,……与此相反,散文基本上是由接近性所促进的。因此,对诗来说隐喻是捷径,对散文来说转喻是捷径,所以说,诗的比喻研究主要趋向隐喻。2(P72)推而广之,雅各布森认为浪漫主义基于隐喻,现实主义基于转喻。“在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的文学流派中,隐喻方式的首要地位已一再为人们所承认,但是,人们尚未充分认识到,构成所谓的现实主义倾向和事实上预先就决定了这一倾向的,是居支配地位的转喻,……沿着接近关系的途径,现实主义作家转喻地离开情节而导向环境,离开人物而导向时空背景。2(p68-69)
雅各布森的音位学理论主要是区别性特征理论,这是他在语言学上的主要贡献。语言学界原来以为音位是在语音上区别意义的最小单位,但雅各布森认为音位还可以分解成有关的区别性特征。1932年他在捷克百科全书增补本第二卷中给音位下定义时,就表露了区别性特征的思想:“音位是音位学的基本概念,我们用这一术语指一套共时发生的语音特征,它们在某一语言中可以用来区别不同意义的词。[4](PP75-76)在1939年的一篇论文中,他把音位明确解释为“一束区别性特征”。什么是语音的区别性特征?雅各布森在(语言的基本原理》一书中说:“语言分析逐步把复杂的言语单位切分到具有一定意义的最终成分即词素,再把这些微小的意义载体分解到它们的最终成分,可以区分词素。这些成分就叫做区别性特征……每一个区别性特征都是一个对立的两项中的一项,这种对立有特殊的区别特性,和所有其他对立的特性都不相同。4(p83)雅各布森在该书中根据区别性特征把音位定义为:“区别性特征结合成同时发生的集叫做音位。4 (p83)
从上述可知,音位的区别性特征具有二元对立性质。雅各布森在给《音位学概论》一书的作者的一封信中说,他在30年代后期已“更坚信两分对立”“是整个音位系统的基础”4(p75)。在后来的《语言分析初探》(1950)一文和《语言的基本原理》一书(1956)中,他根据声学原理提出12种二元对立性区别性特征,它们是“元音性/非元音性”、“辅音性/非辅音性”、“集聚性/离散性”、“紧张性/松弛性”、“带音/不带音”、“鼻音/口音”、“暂音/久音”、“粗糙/圆润”、“停顿/不停顿”、“钝音/锐音”、“降音性/平音性”和“升音性/平音性”4(pp84一8Cool
关于音位及其区别性特征与具体的语音现象的关系,雅各布森有一段话加以概括:“格守索绪尔建议的音位学理论一直坚持这样一个事实:音位系统的主要成分不是音位而是对立,也就是区别性特征。事实越来越清楚地表明,不仅音位的变化同言语中的语音相比要有限得多,而且,与音位相比,区别性特征的数目又更有限得多。这正是音位学对声学感到困惑的问题—人的耳朵是如何毫不费力地辨别出语言里数不胜数而又难以捉摸的辅音—所作的答复。”闭(阴)这即是说,言语中具体的语音现象是大量的、变化的,音位的数目则是有限的,而音位的区别性特征的数目则更有限;与语音现象的变化相比,后者是稳固的,是变体中的不变体。换言之,语音的表层是多样的,而其深层基础却是共同的。
雅氏的音位学因其二元对立性和深层结构性而被认为是结构主义音位学。法国人类学家莱维一斯特劳斯在运用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原理和方法来创立结构主义人类学并从中推导出结构主义哲学思想时,特别强调运用雅氏关于音位结构分析的原理和方法,称雅氏将音位分析成一些“区分特征”,然后把它们组合到一个或一些“对位配对”中,音位因结合成一些系统而获得意义,并由此而显出音位结构的一般法则。5(PP36-3Cool结构人类学的核心是亲属关系的研究。莱维一斯特劳斯的一段话就是对此关系研究中运用结构主义音位学原理和方法的较全面的总结:“在关于亲属关系问题等的研究(无疑还有对其它一些问题的研究)中,人类学家发现自己处在一种形式上与结构语言学家相似的情形中。如音位一样,亲属称谓是意义的元素;亦如音位一样,只有当它们整合到系统中去之后,它们才获得意义。‘亲属制度’像‘音位体系’一样,是由思维在无意识思想的水平上建立起来的。最后,散见在世界各地和根本不同的社会中的亲属关系模式、婚姻法则、在某些亲属关系类型之间的相似的规约态度等等的重复出现,使我们相信,在亲属关系问题上和在语言学中一样,可观察的现象是由那些一般的但是潜隐的规律的作用造成的。 [5](P36)
莱维一斯特劳斯正是运用类似雅各布森音位学的二元对立和深层结构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亲属关系,发现诸多二元对立性的亲属关系中的舅甥关系的本质,是“女人交换”或者说“乱伦禁忌”,它就是亲属关系的深层结构,社会亲属制度就是基于它而建立起来的。诸多单个家庭等亲属现象,则是亲属关系的表层结构。莱维一斯特劳斯用同样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神话和图腾,也得出类似的结论,即诸多神话和图腾(表层结构)的后面有着某种共同的东西(深层结构)。他还进一步推论说,社会不同现象的后面具有共同的深层结构,并指出这种共同性的深层结构归根到底是由人类心灵的无意识结构投射而成的。这样,结构主义就具有了普遍性,具有了哲学的性质。自此以后,在这种思想和方法的启发和推动下,许多学者在各自的领域建立了不同的结构主义学说,如巴尔特的结构主义叙事学、拉康的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福科的结构主义历史学、阿尔都塞的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等,并迅猛发展,掀起了结构主义的高潮。这些不同结构主义的共同特点,就是在各自领域的不同现象后面寻找共同的结构。例如,结构主义叙事学就是在不同故事或者不同叙事作品后面寻找某种共同结构,乃至在所有叙事作品后面寻找某种共同结构。
上述结构主义的原理和方法,虽然在索绪尔的语言学中已经初步奠定了基础(如对能指和所指、句段关系和联想关系、共时性研究和历时性研究等的二元对立的划分,以及提出不同言语后面具有共同性的语言等思想),但雅各布森在索绪尔的这种基础上,在对语言音位的结构研究中,明确并深化了这种原理和方法,这对于启示和推动包括结构主义叙事学在内的整个结构主义思潮是有巨大贡献的。

参考文献:
[ 1 ] Jakobson, R. Closing statement: Linguistics and poetics[ A]. In D. I.odg (ed.).Modest Criticism and 7heory[C]. London and New York: Long- man, 1988
[2]雅各布森.隐喻和转喻的两极【A].胡经之,张首映.西方二十世纪文论选(第二卷)[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3] Lodg, D. (ed.).Modem Criticism and Yheory [ C ].I.ondon and New York::Longrnan, 1988. 57.
[4] J.克拉姆斯基.音位学概论【M].李振麟,谢家叶,胡伟民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
[5] C.莱维一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M].谢维扬,俞宜孟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


转载本站文章请自觉注明:“转引自文化研究网(http://www.culstudies.com)”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时代诗歌网首页 » 诗歌理论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版权所有 © 时代诗歌网络公司 《时代诗刊》编辑部 《网络诗人》编辑部 Copyright © The Poetry Times, Inc. (English)
     名誉站长:诗阳   友情链接   诗刊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