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伯禹
加入时间: 2007/08/21 文章: 100
|
时间: 2010-4-29 周四, 上午3:10 标题: 忆顾城 本土诗人论诗 |
|
|
诗歌是最能直达心灵的文学样式,而在顾城的诗中就能找到温暖人心的力量。
——何小竹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作为朦胧诗的代表人物,顾城的作品影响着无数读者。在顾城去世17年后,由顾城姐姐主编的《顾城诗全集》于近日正式出版。该书创纪录地收录了2100余首诗歌,是迄今为止关于顾城诗歌最为完整的呈现。昨天,《顾城诗全集》在成都书博会上举行了发布会暨顾城诗歌品读会。周毅、柏桦、闲梦、何小竹、杨黎等知名诗人及本土艺术家聚集在一起,向顾城表达深切的怀念。
“以前在出版社帮忙当编辑时就经常收到顾城寄来的诗歌,可惜很多都遗失了。诗歌是最能直达心灵的文学样式,而在顾城的诗中就能找到温暖人心的力量。”在发布会现场,四川诗人何小竹通过回忆舒婷与顾城的故事,将诗歌的艺术魅力精简道来。柏桦和杨黎则对顾城诗作的风格及朦胧诗派展开了争论,前者将顾城与多多相提并论,后者则认为完全不能同向比对。据了解,朦胧诗兴起于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是新时期文学全面复苏大背景下出现的一个新的诗歌艺术潮流。它的出现,打破了此前很长一段时期将诗歌当作现实政治传声筒的惯性,坚持独立的个人化创作,呈现出对旧的写作的“叛逆”。而顾城作为上个世纪80 年代朦胧诗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诗人之一,曾被著名汉学家顾彬称为“可能是20世纪最好的中国诗人”,朦胧诗被推上风口浪尖,就刚好是从对他的《一代人》等作品的批评开始。昨日,诗人们还分别朗诵了《小巷》、《无名的小花》、《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远近》等顾城的名作。据了解,为纪念顾城而全新出版的《顾城诗全集》,详细记录了顾城一生相关作品出炉的前因后果,而顾城生前一些鲜见的生活照片及手稿也被收集其中。
记者陈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