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誉站长:诗阳   友情链接   诗刊首页 
登录会员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注册 登录/短信登录/短信 帮助帮助
时代诗歌网首页 » 古典诗文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俗与趣:徐渭诗歌的新视域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正文
南海思晓



加入时间: 2007/08/12
文章: 74

文章时间: 2007-8-12 周日, 上午11:50    标题: 俗与趣:徐渭诗歌的新视域 引用回复

【作者】汪沛
【内容提要】
徐渭的诗歌创作曾因袁宏道的推崇而获“明诗第一”的评价,除了公认的奇崛险怪等特征外,日常生活琐事进入诗歌、个人情感毫无遮掩的表露、童心天趣感悟生活、语言清新平白而又出人意表等特征又是其诗歌展示的俗与趣的新视域,从中我们可看出明诗由雅至俗的变迁。
【关键词】 日常生活、诗化人生、俗与趣、实录

徐渭的诗歌创作在身后曾获“明诗第一”[1]的赞誉。“先生诗文一出,一扫近代芜秽之习,百世而下,自有定论”[2],袁宏道对徐渭的极力推崇,正见晚明诗歌观念之变迁。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徐渭诗歌却又是一种声腔:“其诗欲出入李白、李贺之间,而才高识僻,流为魔趣。选言失雅,纤佻居多。譬之急管幺弦,凄清幽渺,足以感荡心灵,而揆以中声,终为别调。观袁宏道之激赏,知其臭味所近矣。”[3]截然不同的两种评价,完全体现了近代与传统之间两种不同的文艺价值观。但“选言失雅”、“足以感荡心灵”和“终为别调”的评价,正可见出徐渭诗歌呈现出的全新的艺术魅力。

漫长的封建社会发展到明代中后期,也就是进入了一个正统理学观念中的“天理”已无法遏制的“人欲”时代。以阳明心学为代表的思想家们力图汲取原始儒家“天道远,人道迎迩”[4]、“道不远人,远人非道”[5]的现实精神,使普通人性与日常生活成为社会政治、伦理道德、哲学与艺术关注的焦点。所谓“不离日用常行外,直至先天未画前。”[6]把先天妙“道”通贯到日用常行,“与愚夫愚妇同的,是谓同德;与愚夫愚妇异的,是谓异端”[7],儒家日常生活人性化的趋向便在此复苏。徐渭作为心学弟子,他对社会人生的种种感悟便通过文学艺术而得到占尽先机的爆发。

徐渭的诗作流传至今的有两千多首,诸体兼善,尤以七律、七古见长。正如袁宏道所评论的:“文长既不得志于有司……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 [8]。有对政治事件的严肃实录,也有对日常琐事之亲切之描述;有离合赠答之悲欢,也有俯仰万物之笑骂;有惊心动魄之刻意,又有平淡自然之真情;有出人意表的哲理感悟,又有丰富烂漫的人生况味……理想之热、现实之悲、梦境之哀、传奇之艳,更以俗趣兼融的日常生活新视域,使其诗能“一字一句自有风裁,愈粗莽,愈奇绝,非俗笔可及。”[9]除去徐渭诗歌常为人所道的奇崛险怪的游戏文字外,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徐渭诗歌的日常化特色。

1、日常生活琐事进入诗歌

徐渭的诗歌反应面颇为广泛,如日记般生动地记录了他日常生活行处坐卧、应酬交接的生活情态。透过其诗歌,在复杂社会政治图景之外,我们又能宛然看到明人社会生活风俗的直观画卷。就明人细琐的生活方式而言,“清池移席暮,红袖隔墙香”(《与诸君集明月庵,在妓坊之南隔一垣得春字》)[10],以见文人有狎妓饮酒的风尚;“门生梅得四,予亦掷浑红”(《呼卢得彩二首》)[11],见出聚众赌博的娱乐;“烛晕只疑杯水抱,火齐应落数珠寒”(《咏冰灯》)[12],有北上过节时观赏冰灯的繁盛奇丽;也有在南京《观伎走解》,见“金陵上元人,又携一少伎,同坐铲上,分镫放体空中,名曰童子拜观音”[13]的风俗图画,完全是对市井生活的生动再现。

对群体生活如此,对个人日常生活的许多细节,徐渭也不避疑忌地将载于诗中。如《补屋》诗就云:“僦居已六年,瓦豁绽椽逢。每当雨雪时,举族集盆甕。……菌耳花箧衣,烂书接不动。”[14]以见其赤贫无援的窘境。他落魄时《书画易粟不得》[15]的尴尬苦恼,卖书、卖画、卖磬、卖貂以维持生计的郁闷难堪,他都以调侃的笔法一一道出,所谓“己身亦将卖耳,况书乎!”[16]文人读书以改变命运的梦想,在这里遭到彻底的摒弃和嘲弄。晚年有《予被风,半面骨痛,鼻黄涕注七日……》[17]和《闻有赋坏翅鹤者,予尝伤事废餐,羸眩致跌,右臂骨脱突肩臼,昨冬涉夏,复病脚软,必杖而后行……》[18]等诗,仅从诗题序合一的标题中,就可见出他对传统诗文和谐雅致之美的冲击。甚至连掏耳、洗脚之类这些常人认为不能登大雅之堂的隐私,他也能在诗中作大胆的描摹,不惜自暴其丑。如《至日趁曝洗脚行》诗云:“不踏市上尘,千有五百朝。胡为趾垢牛皮高,碧汤红檐浣且骚,一盆湿粉汤堪捞……澡罢正与虮虱语,长须唤我拜爷主。往年拜罢号辄已,今年拜罢血如雨,烂两衣袂,枯两瞳子。”[19]其困苦龌龊之情状,令人不忍猝读,显示出借以他表现的对不公平社会的愤慨和对世俗虚伪礼法的反击。故其诗被正统文人给予的“以文自戕”[20]的评价就不足为奇。

徐渭一生不善敛财,贫困落魄、病痛交加的时候居多,故他笔下对食物的吟咏和记录也自成特色.如梨、杏、频婆、胡桃、白樱桃、土豆、薯蓣(即山药)、铁脚(蝉)、黄鼠、半痴、河豚、荔枝、熊、黄羊、螃蟹、鱼乃至邻家的并蒂瓜王……凡是口到唇沾的东西,都频频现于他的诗文中,或是生活荣光时的一种标志,或是平淡生活中的一种乐趣,最终都沉淀为一种滋味绵长的记忆,显示出一种平民化的价值立场。甚至他人点滴的馈赠,如《陆子寄饼》[21]、《史甥以十柑饷》 [22]、《访王山人于吴门》“饭我直用两小鱼”[23]、《客饷我笋脯一小筐》[24]、《钱王孙饷蟹、不减陈君肥杰,酒而剥之,特旨》[25]等细节,他都满怀感激记录在案,使人充分感受到“民以食为天”的情趣,体味“声色货利”主宰的真实人生。这在同时代的作家中并不多见。

徐渭并不因“众嘘而终枯”[26]的小人物的经历而放弃自己的历史感。对个人生活的履历,从他二十九岁到临终,都可以在他的诗歌中找到明晰的线索。甚至具体的时间、地点、活动内容以至天气等,都成为还原其写诗情境的真实因素。最早标明其诗歌创作时间的诗作是《将牧羊,庚戌(即嘉靖二十九年)元旦筮之,得明夷之上六》。这时徐渭第四次参加科考失利,家中应该发生的不幸变故已经全部发生,妻死后他离开岳父家,赁屋设馆为生。重重的打击使他欲通过占卜来排遣对命运的愤懑,卦象得明夷上六,象曰:“不明晦,初登天,后入于地。”[27]所以徐渭以此入诗,感慨命运的无常:“入地登天两不妨,从来作戏在逢场。门前画静堪罗雀,城上春深好牧羊。被褐家门孙令尹,入山经济卜中郎。已知此意无人会,闲坐看云点太阳。”[28]表现出此际怀才不遇的心境。此后徐渭生命中每有大事发生,都可在他的诗中找到印证。如《丙辰(即嘉靖三十五年)八月十七日,与肖甫侍师长沙公,阅龛山战地,遂登冈背观潮》[29],体现了青年时代的他究心时事的热情。《乙丑(即嘉靖四十四年)迎春(时病初起)》[30],写于胡宗宪案发,徐渭入幕实现自我价值的人生理想又一次受到重挫时。《戊辰(隆庆二年)元旦喜杜儿至走笔》[31],写于最苦难的狱中。《五十生辰,吴景长携诸弟子饷予圜中》[32],记录他在诸位弟子的陪伴下度过的五十岁生日。出狱后,徐渭诗中对于时间的记载更丰富,他无论游南京,上北疆,小住京师,还是回归故乡,每一次大的迁移都有诗作记录。见于徐渭文集中的最晚的诗作是《春兴》,作于万历二十年,“七旬过二是今年,垂老无孙守墓田”[33]的诗句,揭示了其凄凉的晚景。这些诗作为我们按图索骥,研究其生平经历作了最好的见证。

除了对个人坎坷命运详细记录外,徐渭还在诗作中体现出对天气和时闻的敏感感知。如《万历八年正月三日四日连大雪》[34]、《数年来,南雪甚于北,癸未(即万历十一年),人戏谓南北之气互换,似贾人带之往来,理或然欤?边塞不易雨,而今每潦,十九韵》[35],《万历十四年三月朔,日光雪白。闻一老人云,尝登太山,五鼓观日出,海面光雪白也,则日体果白耶?又昨两日雨黄沙,老人又云,是兆丰年。喜而有述二首》[36]、《(万历十八年)十月望,十二月朔,百舌群鸣连日;腊朔之夜,雷电彻晓,大雨两月,乡村人来说虎食人,经秋不去》[37]天气与自然环境的反常与由此而引发的心理不安,正是那个时代动荡的事态人心的折射,徐渭在诗题中将之表露无遗。

此外,诗人还别出心裁,对人们朝夕相处却常常忽略的各种微妙的声音和景观,如蚊声、蝇声、鸡声、蛙声和香烟、雷电等现象也进行了灵敏的捕捉和富有想象力的描摹,在某种程度上填补了文学史上对微妙景观描写的空白。如写《蚊声》:“饱嘬已冯喧夏月,哀吟翻苦怨秋风”[38],特征鲜明又寓理于其中;写《蝇声》: “苍翰带响冲溷出,赤喙飞谗引舌长”[39],讽喻恰切自然;写《香烟》:“直上亭亭才伫立,斜飞冉冉忽逍遥”[40]、“孤萤一点停灰冷,古树千藤写影拖”[41],形神俱佳。尤其写电这种神秘的自然景观,诗人驰骋想象,将之与雷神同列:“侍从排焦额,槐檀塞太虚。光中藏栲栳,来处借旛旗……金蛇穿雨划,赤兔驾雷屠”[42]奇险而富有威力。这些诗作描写自然物象,却兼采诸多典故、传奇及正史、野史的资料,形象丰满富有理趣,是不可多得的的佳作。

2、个人情感毫无遮掩的表露

“人生坠地,便为情使。”[43]徐渭的诗歌自然成为他抒发个人情怀的最佳渠道。他以“真我”面目[44],反复咀嚼着命运的酸甜苦辣,坦诚地表露出一个社会人、个体人的最真实、微妙的心理世界。正所谓“不但别离才苦恼,时时悲喜戏场中”(《送杨子甘复之京》)[45],明知人生如戏却又如痴如醉沉溺其中不得解脱,这使得他丰富纠结的情愫唯有通过诗歌这种审美手段而得到有效的发泄和调节,他的人生就很容易成为一种诗化的人生。

徐渭的情感线索与他的命运起伏紧紧相连。如他早期孜孜于科举,他的诗歌就流露出对京城帝畿的热烈向往,每有人进京,他都热情地以诗相赠,表现出对科举功业的亢奋情绪:“泽兰把赠携春色,苑杏留花待异才”(《送张子荩春北上》)[46]。但屡次的科考失利,使他渐渐看清了考场的黑暗内幕,遂逐渐淡化了功名心, “久欲乘槎问天上,几回津路渺无边”(《十五夜抵建宁通都桥玩月》)[47],终于从“欲从天上借风雷”(《送张子荩春北上》)[48]的功利心态中回到日常人情中来。“十九寒交一缙绅”(《海山张君尝自题镜容,今死矣,次其韵》)[49]才是他平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徐渭的诗中充满了对日常普通人情的生动描摹。这里有对知己“共在阳春无可报,况逢知己许平生”(《送同府潘公入觐》)[50]的感激之情,有“想见寒宵灯影下,笑牵儿女进温衾”(《送吴学太师奉其母太君还南昌》)[51]的对母爱的深情回忆,有对美好事物不经意的牵挂,见《柳桥不知谁氏园,旧有梨树六株,花甚盛,余每当月夜坐观移时,拟买之屋而扁曰香雪园,今归谁氏,梨且斫尽矣》)[52],更有对世道人情翻云覆雨的深沉喟叹,“何心分苦乐,人自异肝肠”(《园中春雪》)[53]……读他的诗作,我们常常被各种各样丰富激烈的情感所震撼和吸引。

鲜明的个性特征和意气舒展是徐渭抒情诗的一大特征。如他在《哭王丈道中》“饥肠宁自断,强项可教低”[54]的自我表白,“杀鸡饭贤者,扪虱傲诸侯”(《答赠王山人济川》)[55]的意气勾勒,《侠者》中“路逢知己身先许,事遇难平剑欲鸣”[56]的称许,正是他独立不迁、豪达不羁的自我人格的写照。这种不为人屈的鲜明个性,即使在他的梦中也表现出爱憎分明的锐气,如乐府诗《予尝梦画所决不为事,心恶之,后读唐书李坚贞传,稍解焉》[57]即是。而《丁卯(即嘉靖四十六年)六月十六日,梦一宪公更讯予狱……予赋得十二句》[58]和《记梦》[59]都表现自己梦中赋诗以骋才华的自负心理。他的《述梦二首》又是极尽缠绵,细腻地表现了对前妻的怀念,堪称悼亡诗中的杰作:“伯劳打始开,燕子留不住。今夕梦中来,何似当初不飞去?怜羁雄,嗤恶侣,两意茫茫坠晓烟,门外乌啼泪如雨。”[60]

强烈直白的感情取向,又使他的诗中多“任他悲哭任他歌”(《次韵答释者二首》)[61]的泪水横流之作。如《李子遂死,予设位哭之,遂击木而歌此》云:“泪尽南天哭不回,李生真是可怜才”[62],《邦宪死》云:“远从黄浦白波边,泪尽枯鱼黑索前……见说吴门塘上曲,才歌高士即潸然”[63]。正所谓“独予愁心苦泪,还如转环建瓴”(《愁歌》)[64],愁苦悲啼之情屡见于他的诗中,即使是社会化酬唱赠答诗,也因融入自己真诚的生命体验而写得入心入肺,感人至深。如“无限龙门蚕室泪,难偕书札报任卿”(《读问棘堂集,拟寄汤君(海若)》)[65],“不能偕我飞,一顾一悲唳”(《答和公旦二首》其一) [66]……“要知猿叫肠堪断,除是侬身自做猿”(《倪某别有三绝见遗》)[67],情感所及,完全突破了儒家发乎情止乎礼义的怨而不怒,“哀而不伤” [68]、“温柔敦厚”[69]的诗教传统,给人一种悲慨淋漓的全新感受。

徐渭“性本窭人”(《墨牡丹》)[70],尤其晚年,捷户不出,痛恨富贵中人。但他并不因此而掩饰自己对儿女的富贵功名的希冀。如《作牡丹送从子武会试》: “近来懒病日开门,世事如毛等一髡。此际不知何以故,也将富贵望儿孙。”[71],恰如嵇康临终戒子不可学己一样,诗人对人生的反思还是回到了普通人的世俗生存层面。“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风鸢图诗》)[72],正看出一普通老者对子孙后代的朴素期盼,以见诗人毫无遮掩的真朴之心。

由自我价值的最大实现回到基本生存的世俗层面,诗人的命运似乎转了一个大圈,穷窘则是其贯穿一生的线索。王世贞《艺苑卮言》曾探讨“诗能穷人”之根源,语虽苛刻,但却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以痴人命运的某种必然性,与徐渭的诗化人生有不少暗合之处:“今夫贫老愁病,流窜滞留,人所不谓佳者也,然而入诗则佳。富贵荣显,人所谓佳者也,然而入诗则不佳。是一合也。泄造化之秘,则真宰默雠;擅人群之誉,则众心未厌。故呻占椎琢,几于伐性之斧,豪吟纵挥,自傅爰书之竹,矛刃起于兔锋,罗网布于雁池。是二合也。循览往匠,良少完终,为之怆然以慨,肃然以恐。曩与同人戏为文章九命,一曰贫困,二曰嫌忌,三曰玷缺,四曰偃蹇,五曰流窜,六曰刑辱……”[73]如果不是以诗为寄,诗人又怎能承载如此超常的生命体验呢?

3、童心天趣感悟生活

徐渭在《赠钱竹坡》中曾云:“何须卜长久,不朽在天真。”[74]正是这种伴随着“太古”之意的“天真”,使其诗歌机趣横生,于机智幽默中不断唤起人们的阅读快感和关于人生的种种思考。

诗人以他饱满丰富的情感尽情体悟着天地人生,故他笔下一切都是那么诗意盎然,充满奇趣和妙理。如《自岔道走居庸》诗,本是艰苦的严冬塞外跋涉,但诗人笔下却具如在画中,诗人在标题中描述道:“雪连峰百仞,横障百折,银色晃晃,故来扑人。中一道亦银铺也,坐小兜,冒以红毡,疲骡数头,匣剑笈书相后先,冰气栗冽,肌粟累累……却赢得在荆(浩)关(仝)图画中浮生半日。”[75]再如《江郎山三片石高顶,树生沉香,人或拾其朽落。又有小池雾雨,鱼辄飞去,人相传鸟衔游鳞向啄,堕子生长》诗云:“何以致兹奇,鸟攫涸流鮒”[76]。《雪坠片如丝者或如钱者皆景绝奇,因专咏》诗更表现出对奇特场景的敏感把捉:“灵雪羞常态,翻奇得品题。千丝罥数蝶,万絮逗粗黎。错落真成剪,匀飞反厌奇。一生只一见,天巧绝风姨。”[77]对大自然巧夺天工的造化之功,诗人赞叹不已。

对稀有之景如此,对生活中常见的景致,诗人别具匠心,赋予它以新奇的表现形式。如在写花的诗中,诗人引用《博异志》的典故,称“风”为“封姨”,赋予百花以女性的特征,写出《予作花十二种多风势,中有榴花,题其卷曰石醋醋骂座》[78]和《客强予画十六种花,因忆徐陵杂曲中“二八年时不忧度”之句,作一歌,因为十六花姨歌舞缠头,亦便戏效陵体,用陵韵》等两首诗作[79],诗中“花园麝起花妖至,封姨十八太颠狂,石家醋醋新高髻”的奇丽场景,与诗人“噫吁嘻,蝴蝶灰,黄蜂锥,封姨之风丰隆雷,问画图,有与无,十八姨,胡为乎?高阳酒徒,燕市狗屠,耳热之后,秦筝呜呜,明日重阳,无钱可沽,十八姨,胡为乎?”反复设问与告白结合,萧骚跳踏间,使全诗颇具似真似幻的传奇效果。类似的诗作还有《白牝蛟二首》。诗序云:“招宝山东行若干里,洋也,白牝蛟宫之。相传是千年物,遂名其所蛟门。而向所诒海酋汪直之倭商量住岑港者,自春抵夏,屡进剿屡阻于雨,人言蛟之祟也。幕中丑骂蛟,俄而雨如注。”[80]传奇与典故、想象与现实结合,使诗人写出“宝山门外白蛟宫,独处千年不嫁雄”的这样亦奇亦幻之作。他的写《竹》诗亦云:“天街夜雨翻盘注,江河涨满山头树。谁家园内有奇事,蛟龙湿重飞难去。”[81]奇景往往需要奇情、奇理的衬托,才能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故新奇的理趣也是徐渭诗歌的一个特色。他善于从一情一景的自然生活中领悟人生的真谛,写下诸多的寓意深刻的诸如景物寓言、动物寓言的诗作,既符合自然的逻辑,又具有意味深长的审美感悟。如《芭蕉梅花图轴》云:“冻烂芭蕉春一芽,隔墙自笑老梅花。世间好事谁兼得,吃尽鱼儿又拣虾。”[82]借画理反衬自然界二美难俱以喻人世好事难全。《月季蛛网》诗则借对蜘蛛“恃巧不嫌经纬乱,谋生只怪网罗稀”[83]来讽喻贪巧嗜利者。他的《十白赋》则借白鹿、白兔、白鹦鹉、白麂、白龟、白猴、白鼠等动物抒怀,所谓“谅遭遇有时,胡人与物而匪同?”[84]通过人与动物的命运遭际的对比,表现了对兔死狗烹、变幻无常的社会政治的悲讽。情之所在,理必与俱,即使是普通的写景诗,也容易因作者对有心的领悟而引发人的联想。如《飞瀑古松》诗云:“乱瀑界苍涯,松风吹雨急。石廊虚无人,高寒不能立。”[85]其意境似与政治家张居正身前身后的遭际暗合,不露痕迹地展示出作者对社会政治时局的反思。

徐渭的很多诗作巧妙寓理却无一字涉“理”,而其言外之意与话外之音却比直接的理趣诗更令人回味。《竹枝词二首》[86]便是其代表作。诗人撷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景象,将之有意味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奇妙的语义链,产生寓言的效果。“风前烛焰片时红,马首西时马尾东。两只鸳鸯睡不醒,一只相思愁杀侬。” “风前烛”虽红而却是“片时”短暂,马头在东的命运决定了马尾在西的无可选择;如意者难醒而凄凉者难眠,人生的顺逆究竟有多少可以自己选择?这种悲悯的情怀渗透在看似零散的文字里,寓意深刻而凝炼。第二首诗将相反的两组事象反粘在一起,构成生活的悖论:一面是笼中鸟儿苦“不得出”的羁缚,另一面是“笼外” 的鸟儿慕而不得的艳羡;盲目的小虫偶然粘上蛛网在劫难逃,而忙碌的飞蛾却拼命扑火恨窗阻隔。真可谓“人心苦无足,天道亦诚难”(《晴二首》其二) [87]。处于有限视阈中的人总是因参不透人生的悲剧底蕴而终身劳碌,迷途不返,其中的感喟何其深重!类似的意境在徐渭的写蝉诗和写燕诗里也有表现,如 “人间梦想冠缨贵,唱断清声唤不醒”(《桑枝半月一蝉振羽》)[88],“却笑雪衣贪玉粒,羽毛憔悴闭雕笼”(《双燕》)[89],就是对这种悖谬人生的深刻体察。

对个体命运与人生意义的紧张思考,使诗人具有一双常人罕见的“慧眼”。如《昨见》[90]写一个以木偶为生的人析偶为薪的事,虽系平常小事,却引发作者独具的思考:即人也被无形的命运所“提控”,过着傀儡般的生活,只是“尔自不我知”罢了,玩偶最终的命运就是对芸芸众生一个警示。面对“人生触处有不幸,东脱网罟西亦阱”(《闽工某摹伯时昭君下嫁图》)[91]的桎梏,诗人常常会突发异想,“不添一片龙门石,方便凡鱼作队飞”(《跃鲤》其二)[92],渴望能冲破科举考试和种种等级礼法的遏制,以实现自己的抱负。当这种理想无法付诸实践时,他索性任性而为,如对布衣严光与帝王的交往的轶事,他指斥道:“我已醉中巾屡岸,谁能梦里足长襟!一加帝腹浑闲事,何用旁人说到今。”(《严先生祠》)[93]在反映神仙境界的《列子御风图》中他甚至表现出孩子气的恶作剧: “旬余身在遥空,一叶枝辞芳树。若教风歇青萍,试问人归何处?”[94]想象之极,令人忍俊不禁。

于诙谐幽默中显出对童趣的回归,这在其晚年尤为突出。徐渭回顾生平,正有“悲来辛巳初生日,哭向清明细雨天”的悲愤焦灼,但“忽拈柳枝翻一笑,笑侬元是老婆禅”(《春兴》)[95]的情感突转,又透露出人生的洞达和彻悟。这种“忽拈”之趣,使他笔下三十多首回顾童年的题风筝诗,充满人性的温情与亮色。如《风鸢图二十五首》其十五云:“偷放风鸢不在家,先生差伴没寻拿。有人指点春郊外,雪下红衫便是他。”该诗不独构思奇巧,动感鲜明,更在诗画结合的意趣中展示了孩童身上不可掩杀的勃勃生机。其二十五云:“新生犊子鼻如油,有索难穿百自由。才见春郊鸢事歇,又搓弹子打黄头。”[96]对孩童“自由”天性的赞叹,饱含对生活的热爱和理解后的宽容。正所谓“春风自古无凭据,一任骑牛弄笛儿.”(其七)[97]这种洞达正是经历人生风雨后的智慧!正如同他评友人的诗作:“佳作愈出愈奇,令人惊诧。”(《与钟天毓书》)[98]

4、语言清新平白而又出人意表: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明代文学家王思任评论其诗云:“读其诗,点法、倒法、讬法、藏法,洒趣纤神,每在人意中攘脆争可,巧迸口头,必不能出者,而文长一语喝下,题事了然。”[99]所谓诗法,主要通过诗歌语言体现出来。徐渭诗歌在其内容的新颖突兀之外,在语言表达方面又体现出与其艺术构思相一致的平中见奇、俗中见趣的不凡功力。

这首先表现为随意自然,以口语、熟语、俗语入诗的特征。如《武夷道士示予魏王子椠骞蜕首见紫气》云:“不死者已去,死者留人间。骨骸自何夕,飞置山之巅。……过客好奇异,启阅请自便。……高顶泥丸宫,紫气犹一弦。”[100]通篇描述明白如话,晓畅而简练。《海上曲五首》其五则引《左传·庄公十年·曹刿论战》中的熟语入诗:“肉食者诚鄙,鄙夫亦何多?百人守一辙,贱子嗟奈何。”[101]并以问答的方式推进全诗,轻松易读。《沈生行》论书法可自入其门云:“莫言学书书姓字,莫言作吏须科第。请看小李继家声,好驴不入驴行队。”(《沈生行》)[102]诗人用出人意料的“好驴”比喻不循规蹈矩的书者,通俗浅白,于诙谐幽默中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其次,徐渭的诗歌语言善于在新颖奇特中变幻组合,遂产生一种“反常合道”[103]的意趣。如《某子旧以大蟹十个来索画,久之答客墨蟹一脐、松根醉眠道士一幅》三首诗其一云:“五斗刘伶踉跄行,昏鸦着处打头巾。松根白石且眠我,头上青天亦醉人。”诗人有意颠倒主宾语序,不谓“我眠石上”,偏谓“石且眠我”,并无理怪罪青天“醉人”,以显示醉汉的醉中意态。其三云:“不负青天睡这场,松花落尽尚黄梁。梦中有客刳肠看,笑我肠中只酒香。”[104]诗人以富有神话色彩的荒诞想象,写剖肠而闻酒的白日梦,以衬托酒鬼的憨态,实为笔中高手。

此外,诗人也善于运用拟人、夸张、比喻、对比、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灵活地表现自己的意旨。如《题画水仙》诗云:“庭前自种忘忧草,真觉忧来笑辄缘。今日貌侬欢喜相,烦侬陪我一嫣然。”[105]诗人以花喻人,软语昵侬中,水仙之动人情态呼之欲出。《水仙六首》其二则以“银钿缟袂田家妇,绝粒休量女道人。” [106]来拟其丰神穷其幽韵,俨然如生。再如《上谷歌九首》其二云:“居庸卵石一何多?大者如象小如鹅。千堆万叠无他事,东掷西抛只骡。”[107]在看似无理的发问中,引出自然界千奇百怪的景象,谐中带趣。除了使用以上积极的修辞,诗人还擅长使用白描手法,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的神韵。这在记载诗人见闻的《上谷歌九首》和《边词廿六首》中都有集中的体现。如“昨向居庸剑戟过,今朝流水是洋河。无数黄旗呵过客,有时青草站鸣驼”(《上谷歌九首》其八, P360)[108]即是诗画结合的典范。再如:“八里庄儿一堡中,银环小杏子坠腮红。妆成自不撩人看,起莝黄刍喂铁骢。”(《边词廿六首》其八) [109]从居住环境、服饰到生活习性,边疆少数民族少女的典型形象宛然在目。

第四,诗歌语言简练对称、精警传神的美学特征。徐渭诗歌语言的散白化和俗语化,都是对原本要求工整的诗语的突破和变体。但这并不意味着诗人可以放弃律诗中严格的对仗与工整。徐渭恰恰也在这方面体现出高超的驾驭语言的能力。如《王乡人寻二十年之父櫬归自卫辉,合其母圹》诗,对王乡人费尽艰辛寻父尸以完成与母合葬的行为,诗人用了这样一句话概括:“白骨两乡儿得父,黄泉一笑妪迎翁。”[110]葬仪本易唤起人不愉快的心理,但面对王乡人千里寻父的苦心,“白骨”、“黄泉”不但不使人起寒意,而且还因诗人对地下老妪“笑”迎亲夫的生动想象而具有了人间的温情。诗句平易中见工整,既有色彩又有神态,堪称化腐朽为神奇。此外还有诸如《寄彬仲(时客燕)》中寄托诗人理想的诗句如:“风云似海蛟龙困,岁月如流髀肉生。万户千门瞻壮丽,三秋一日见心情。”[111]颔联和颈联分别为比喻对和数字对,气象开阔,自有一种化悲为壮的郁勃之情。

诗人不仅追求对仗工整的美感,也更讲求炼词炼句的功力以写物传神。如《杨妃春睡图》写美人之风流秀艳,性感迷人云:“皂纱帐底绛罗委,一团红玉沉秋水。” [112]“红玉秋水”的精彩,比喻将杨妃倾国倾城的肤色、容貌及睡中最美的情态,都烘托而出,体现了徐渭作为诗人的丰富想象。在写景诗中,如《宿长春祠,夜半朱君扣榻,呼起视月,山缺处露一勺,而夜气滃之》云:“千里林光俱浸水,一杯江气亦浮山……忽忆广寒清冷甚,有人孤佩响珊珊。”[113]诗题中 “一勺”之喻和“一杯江气亦浮山”句,都是缩小夸张,新奇而不失其感受之真,“孤佩响”又是通感,动静结合,把天地人寰、阔大与渺小间的壮丽景观尽收眼底。没有千锤百炼后的诗性智慧,是很难在不经意间达到这样奇妙的艺术效果的。

正所谓“门前同学三十倍,何人敢捉诗天魔?”(《醉后歌与道坚》)[114]徐渭的诗歌艺术的“天魔”是说不尽道不完的。正如他曾评友人的诗作云:“读来诗,细腻中有老刺,老刺中有娇丽,且复间出新鲜,真可称大作家也。嚼之不已,更有余味。”(《与钟天毓书》)[115]从中正可见出徐渭老去渐于诗律细的自觉艺术追求。

[参考文献]

[1]袁宏道.与吴敦之[A].袁宏道集笺校:卷十一[[M].钱伯城,笺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505

[2]袁宏道.徐文长传[A].袁宏道集笺校:卷十九[M].钱伯城,笺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715.

[3]四库全书总目提要[C].北京:中华书局,1965.

[4]左丘明.左传:昭公十八年[M].北京:中华书局,1981.

[5]大学中庸:第十三章[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

[6]王阳明.别诸生[A].王阳明全集:王阳明诗集卷三[M].北京:燕山出版社,1997,2122.

[7]王阳明. 钱德洪录[A].传习录[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1,420.

[8]袁宏道.徐文长传[A].袁宏道集笺校:卷十九[M].钱伯城,笺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715.

[9]徐渭.商维睿刻徐文长集原本述[A].徐渭集:附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3,1347.

[10]-[19]徐渭.徐渭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3,761、737、783、234、84、73、284、234、825、145.

[20]徐渭.俞宪盛明百家诗徐文学集序[A].徐渭集:附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3,1355. [21]-[25]徐渭.徐渭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3,826、826、728、211、292.

[26]徐渭.言检校墓志铭[A].徐渭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3,1030.

[27]周振甫.周易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1.

[28]-[42]徐渭.徐渭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3,229、65、819、228、805、262、831、322、103、163、808、294、259、260、311.

[43]徐渭.选古今南北剧序[A].徐渭集:附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3,1296.

[44]徐渭.涉江赋[A].徐渭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3,35.

[45]-[67]徐渭.徐渭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3,787、774、780、774、787、779、780、781、752、208、754、814、52、310、714、120、1299、251、242、123、251、77、854、

[68]朱熹(宋).四书集注,论语·八佾[M].长沙:岳麓书社,1985.

[69]礼记:经解[M].长沙:岳麓书社,1989.

[70]徐渭.徐渭集:附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3,1310.

[71]、[72]徐渭.徐渭集 [M].北京:中华书局,1983,851、411.

[73]王世贞.艺苑卮言:卷八[M].四库全书本

[74] -[98]徐渭.徐渭集 [M].北京:中华书局,1983,748、255、62、753、150、150、1317、1311、1319、47、1319、351、733、 1312、1319、82、156、408、179、338、261、411、416、413.

[99]徐渭.与钟天毓书[A].徐渭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3,1123.

[100]徐渭.徐文长先生佚稿序[A].徐渭集:附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3,1351.

[101]-[102]徐渭.徐渭集 [M].北京:中华书局,1983,165、60、146.

[103]苏轼云:“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引惠洪《冷斋夜话》,全唐诗话续编卷上[Z].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104]-[114]徐渭.徐渭集 [M].北京:中华书局,1983,409、396、399、359、360、362、299、222、115、240、140.

[115]徐渭.与钟天毓书[A].徐渭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3,1122.

Popular And Intersting preference:The New Visual Thrashold Of XUWEI’s Poems

WANG PEI

(College of Language and Literature,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Xi’an710062,shaanxi)

Abstact: XUWEI’s Poems had gained the value of“the Number-one”in the Late Ming Dynasty poems. The followers who often study XuWei’s poems regards the odd ingenius and startling as a typical feature of XuWei’s poems.according to Yuan Hong-dao’s opinions .In fact, XuWei’s poems had so many contains that it ‘s difficult to define it in a word.This paper discusses focusly four points on The new visual thrashold of XUWEI’s poems from the daily trivial things coming into the poems,individual feeling’s reveal without hesitation,comprehending life with child’s heart and nature preference,the usage of simple and unexpectedly language. From it we can realize the distinct changes of the Ming poems.

Key Words:Daily Life,Poetic Life, Popular And Intersting preference,Veritable Records

作者简介:

汪沛(1971—)女,甘肃兰州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艺学方向博士。武警工程学院基础部语文教研室副教授。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时代诗歌网首页 » 古典诗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版权所有 © 时代诗歌网络公司 《时代诗刊》编辑部 《网络诗人》编辑部 Copyright © The Poetry Times, Inc. (English)
     名誉站长:诗阳   友情链接   诗刊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