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人
加入时间: 2007/08/17 文章: 124
|
时间: 2010-1-23 周六, 上午4:11 标题: 《葛崇岳译文集》出版 |
|
|
中安在线讯《葛崇岳译文集》近日由黄山书社出版发行。葛崇岳系安徽日报高级编辑,我省著名作家、翻译家,曾有多部译作出版:高尔基三部曲、《苏俄抒情诗十杰》、《普希金童话诗》、《托尔斯泰童话》、《安娜・卡列宁娜》等。新出版的《葛崇岳译文集》汇集了葛崇岳近三十年来译著的精华。
《葛崇岳译文集》共有300多万字,分为7卷。其中第1卷为《费特、丘特切夫诗选》、第2卷为《蒲宁、帕斯捷尔纳克、茨维塔耶娃、巴尔蒙特诗选》,第3卷为《普希金童话诗》,第4卷为《托尔斯泰童话》,第5卷至第7卷为高尔基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葛崇岳系安徽庐江人,早年在华东军政大学攻读俄语,上世纪五十年代在解放军雷达专科学校任俄文教员、苏联顾问翻译,曾主编《俄英汉雷达词典》,译有《雷达基础》。1956年在作家出版社出版第一部翻译小说《拜达尔大门》。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起,沉寂多年的葛崇岳,仿佛久抑的火山再度喷发,在主持《安徽日报》文艺副刊之余,先后有10多部俄苏文学译著出版。俄苏文学曾是新中国文学一个最重要的影响源。苏联时代有良知的作家们秉承俄罗斯文学的精神之脉,以自然、人性、道德、良知作为写作母题,对诸如世界、历史、人性、革命等重大主题,作出了自己有深度的探究。由于共同的社会主义实践,新中国文学与苏联文学之间,语境上无形中存在着一种亲和性,上世纪五十年代,举国学俄语热,大批经由俄语科班培训的翻译从业者,纷纷加入到俄苏作品的翻译梯队中。葛崇岳正是其中一员。
葛崇岳格外钟情于诗,他翻译俄苏文学也是先诗而后小说,而且几乎将俄苏著名诗人的作品“一网打尽”。直到晚近,才将译笔伸向小说。译界前辈傅雷先生曾言:“理想的译文仿佛是原作者的中文写作”,葛崇岳先生一直视此为指针,导引着自己的文学翻译事业。在忠于原作的基础上,他总是“力求使译诗在情调、韵味、风格上尽可能和原作保持一致。也就是说,要造成使读者阅读译诗和欣赏原著达到差不多的境界,而不是拘泥于逐字逐句的生搬硬译,不拘泥于每行的字数和音步,及诗行结尾的韵脚,而是在忠于原作的基础上考虑诗歌艺术本身的特点和中文的习惯。”
复旦大学教授李振声认为,葛崇岳的译诗“既很好地传达了原作简净、超然的诗意,更绵延了中国古典诗歌中所看重的那份幽远的韵致,而充当沟通两者之间的桥梁,则是译者深厚的中俄诗艺的涵养,以及积经年累月之功,潜思默想、心追手摩然后得以造就的两方面语文的造诣。”
葛崇岳在译事实践中始终坚持“‘信’,永远是第一位的。”晚近他将译笔伸向小说,是由于对小说译界的多有误译,实在不忍心装聋作哑。对流播极广、影响了好几代中国读者的周扬译《安娜・卡列宁娜》,葛崇岳细心勘误之后,从中“挑”出差错100多处。而高尔基小说《童年》、《我的大学》的既有译本,同样也不乏误译。对名著经典掺杂误译,他无法背过脸去,无法做到“眼不见为净”。正是因了这样的坚持,高尔基、列夫・托尔斯泰这两位世界级文学大师的代表作,又有了更为精准的中文“葛译本”。
半个世纪以来,葛崇岳在文学园地里辛勤耕耘,硕果累累,不仅在俄苏文学翻译方面成就很高,在诗歌、散文创作方面也有不少名篇问世。自1958年发表第一首新诗起,迄今他创作的新诗已逾千首,旧体诗也积有数百篇。其新诗《小城市》入选中国作协著名诗歌评论家张同吾主编的《诗人喜爱的诗》;新诗《沙打旺》被北京大学中文系选修教材收录。他创作的新诗,文字简净而不单调,明快而有蕴藉,自称属“新古典”一派。收在其早年出版的诗集《生活,是一个圆》里的诗篇,集中反映了他独具特色的诗歌风格。黄山书社将他创造的大量诗歌、散文进行精心选编后,推出20万字的《葛崇岳诗文集》,与《葛崇岳译文集》一同面世。(冯长福)
新闻链接
俄文译作:《苏俄抒情诗十杰》、《蒲宁抒情诗选》、《帕斯捷尔纳克抒情诗选》、《丘特切夫诗选》、《费特诗选》、《奥列西抒情诗选》,诗体《普希金童话集》,普希金叙事长诗《鲁斯兰与柳德米拉》、《新郎》,特瓦尔夫斯基长诗《列宁和炉匠》,及巴尔蒙特、巴拉丁斯基、茨维塔耶娃诗选;童话《天鹅姑娘》;高尔基长篇小说《童年》、《我的大学》、《在人间》,托尔斯泰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宁娜》、《列夫・托尔斯泰童话》,契诃夫纪实随笔《西伯利亚纪行》等。英文译作:《智谋的兔王》。创作:诗集《生活,是一个圆》;旧体诗集《晶斋吟草》;散文集《天鹅之歌》;戏曲《牛棚风波》、《路》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