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誉站长:诗阳   友情链接   诗刊首页 
登录会员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注册 登录/短信登录/短信 帮助帮助
时代诗歌网首页 » 诗界动向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不可漠视的桐城诗派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正文
林风渡



加入时间: 2007/08/12
文章: 52

文章时间: 2008-1-19 周六, 上午3:26    标题: 不可漠视的桐城诗派 引用回复

程秉钊在《国朝名人集题词》中云:“论诗转贵桐城派,比似文章熟重轻。”此言明白无误地道出了桐城诗派如同桐城文派一样,影响广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绝不可漠然视之;其理论主张,对今天的为文作诗者,均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桐城诗派由姚范(字南者,学者称姜坞先生,乾隆壬戌进士,官编修,有《援鹑堂笔记》五十卷)发始,集大成者姚鼐(字姬传,学者称惜抱先生,乾隆28年进士,著作繁丰)进一步完善了诗派理论,方东树(字植之,学者称仪卫先生,“姚六四杰”之一)着力光大桐城诗派门庭。因三个核心人物均生于桐城,所以诗派以地域命名,追随者如桐城文派别无二样,不仅众多,亦遍及全国,影响深远。

“熔铸唐宋”不是桐城诗派第一个提出,但桐城诗派找出了切实可行的“熔铸”之法,即掌握唐人的格律声色和神理气韵,借宋诗之长和学唐人之法,由表及里地抉取唐人之神,通过唐宋互补,达到“有所法而后能,有所变而后大”。桐城诗派学习唐朝诗歌,尤其是盛唐的大家诗作,但不像“明七子”就唐学唐,也不以似翁方纲表面不骨薄唐而骨髓里却一味扬宋,它强调的是循序渐进,以形取神;取法的主要对象是杜甫,方东树在《昭昧詹言》中云:“杜公包括宇宙,含菇古今,全是元气,迥如江河之挟众流,以朝宋于海矣。”学习宋朝诗歌,只是作为提升作品水平的阶梯,走下学上达之路;取法的主要对象是黄庭坚,借览的是其遗貌取神和学唐之法。因黄庭坚的诗有用意浅近的弱点,桐城诗派在主张学黄的同时又倡导辅学欧阳修、王安石。

桐城诗派的另一条重要理论,是以“古文义法通之于诗”。但桐城诗派以古文之法为诗只属于“法”的范畴,是借散文的写作方法锻炼作诗的技巧,拓宽诗的艺术境界,增强诗的艺术表现力,正如惜抱所云:“文章之事,大拟禅悟:观人评论圈点,皆是借径:一旦豁然有得,呵佛骂祖,无不可者。”

桐城诗家多是古文家,“以古文义法通于诗”是他们的看家本领,再掌握了“熔铸唐宋”之法,其诗歌作品自然有唐人的音节高亮、自然浑成,有宋人的精工典雅,有古文的层次丰富和内容充实,也因此对近代诗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桐城诗派对近代诗坛的最大影响是孕育了宋诗派。宋诗派是近代文学史上以学宋为旗帜的一个庞大的诗歌流派,后期宋诗派即通常说的“同光体”。钱基博在《现代中国文学史》中说:“道光而后,何绍基、祁隽藻、曾国藩之徒出,益盛昌宋诗。而国藩地位最显。其诗自昌黎、山谷入杜,实衍桐城姚一脉。”此语就揭示了前期宋诗派与桐城诗派的传承关系。曾国藩在《圣哲画象记》中明确表示:“国藩之粗解文章,由姚先生启之。”他并将借抱列入圣哲画象三十二人中。

自清末民初至当代,新诗昌兴,桐城诗派同其旧的文学形式一样,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但仍然产生了一些名家,如学黄庭坚的方守彝,学杜甫的诗守敦,当代名家马茂元,一生研究桐城派的吴孟复,当代旧诗大家钱钟书、江南,当代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林散之等,他们秉承桐城诗派的诗学理论,“寒灯夜雨,汲汲穷年”,均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汪世学)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时代诗歌网首页 » 诗界动向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版权所有 © 时代诗歌网络公司 《时代诗刊》编辑部 《网络诗人》编辑部 Copyright © The Poetry Times, Inc. (English)
     名誉站长:诗阳   友情链接   诗刊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