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郎
加入时间: 2007/11/06 文章: 2237 来自: 南京
|
时间: 2022-7-08 周五, 上午7:23 标题: 槟郎的旅游文学 |
|
|
槟郎的旅游文学
作者:李艺晨
槟郎是一位特立独行的大学老师,我是由于这学期刚开始上他的旅游文学课才与他见到面,那是我第一次见到本人,而不仅仅只是“李槟”两个冷冰冰的字眼。他微笑着向我们介绍他自己的生活状况和教学风格,语气随和,春风化雨,完全没有网页与词条上那样冰冷和傲慢。他的笔名叫“槟郎”,真有趣的名字,它谐音于“槟榔”方便记忆,令人印象深刻,同时也有一定的文学来源,李老师名为槟,古代将男子称为郎,即“叫做槟的男子”,槟郎这个笔名真是构思巧妙。而随着学习的深入和我们对他的了解,我也发现他的诗歌也就像他的笔名一样,越嚼越有味道。
所幸抢到了他的旅游文学,能够有幸在课堂上与他分享自己撰写的诗歌,有对故乡山水的思念,有对金陵风光的赞美,有对祖国的热爱,有在旅行中的感悟,也有对自己不幸遭遇的感伤与无奈。只可惜课堂的时间总是有限的,每次上完老师的课后,我总觉得意犹未尽,于是在网络上搜索并欣赏更多老师的诗歌。一首首诗歌,一篇篇散文,有的朴实自然,有的灵动优美,读完只觉细腻忧愁的诗意怀绕周身,仿佛置身于唯美惬意的诗歌世界。
作为一位刚学一学期的旅游文学这门课的诗歌门外汉,赏析老师写的诗歌自然是谈不上,也不够格儿,只能说是欣赏过后浅浅地加以自己的分析见解分享出来。老师告诉我们,旅游文学起源于旅游活动、反映旅游者游历见闻与思想情志的文学作品,主要形式有旅游诗词、游记和各种楹联等。在我认为,李槟老师的诗歌便是中国现当代旅游文学作品的典型代表。
开堂第一节课介绍的旅游景点是南京秦淮河畔的夫子庙桃叶渡,这是王献之与爱人桃叶流芳千古的爱情故事的发生地,也是李槟老师和他的爱妻坠入爱河的发源地。在《执手桃叶渡》中,短短一句“桃叶渡的传奇,我们的恋爱作续篇”,巧用典故含蓄地表达了对他爱妻的满满情意,也勾起了身为读者的我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在诗歌《让我们一起变老》中,那一句“十年前的秦淮河畔,河水映现着相恋的身影”,使两首诗歌前后呼应,写出来两人婚后生活的小美好,爱意并非因时光的流逝而耗尽,反而越发汹涌。
我不是南京本地人,所以对南京的各大景点也知之甚少,如果没有李槟老师的讲解我可能会终身错过着美丽的桃叶渡,和在这里发生的动人的爱情故事;同时,李槟老师的介绍是那样的引人入胜,令我不由得心生向往,迫不及待想要前去,一览风采。仔细想来,或许这便是旅游文学的奥妙所在,记录下旅思能给读者魂牵梦萦的想往,才是好的旅游文学。
然而正如爱情并非全是美好的结尾一样,李槟老师述说爱情的诗歌中也有悲惨的结局。一首《爱情隧道传奇》,一首小小的叙事诗,道出了一段凄惨唯美的爱情故事。诗中男女在此相遇,受到重大冤屈的女子到此处怀念亡友,想在这个美丽的地方迎着火车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这时男子出现并救下她,用安慰与支持使她获得重生。后来他们在这里相爱,这里成了他们约会的圣地。却未曾想后来诗中的男主角死在代女子告御状而被截的途中,从此之后只剩女子一人,她的心在那里破碎。现如今我们看到的只是“爱情隧道”美丽的风光,而李槟老师却另辟蹊径,能联想到一个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由此我们能感受到老师丰富的情感和细腻的心思,也体会了爱情的两面:既多情,又残忍;既坚实,又脆弱。
李槟老师对那种窝在家中苦求灵感的诗人相当不屑,他所奉行的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一理念。他的创作来源是他看过的山水走过的路,是他去过的地方,品尝到的民情,是他用脚丈量过的土地,用手抚摸过的石栏。他自然而然地便从生活中寻到灵感,所以笔下的诗歌才如此动人心弦,如此回味无穷。他在课堂上的侃侃而谈,也都是源自于旅行中的感悟,源自于对生活的参透。
槟郎的诗歌富有生活气息,却又不浮于表面,饱含哲理深思,这也是十分令我着迷的一点。有的记录游览景点的感想,《天柱山的禁忌》使人向往也敬畏;有的探寻自然的奥秘,《户外探山洞》带我领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走进大地的心,《第一次走野道》崇尚自然也提倡合理人化的精神使人赞赏;《神游天宁寺》不仅有眼前的美景,还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槟郎的旅游如同《特别的户外》所说,旅游、户外、隐逸三合一。槟郎诗歌也有自然景物引发的感慨,《星空的图案》和《星星的弹孔》让我觉得耳目一新,我们不会过多地关注星星的深义,只欣赏它表面的闪烁,槟郎却从中看到了古代的天文知识,也联想到它们像一个个弹孔,阐发更深的哲理。再比如去年12月南京刚下了初雪,许多人看看飞雪,玩闹一番就过去了,槟郎却能从中汲取灵感,创作出《天又下雪了》,我尤其喜欢结尾一节——“准备好雪来,才能欣赏雪景。那一片银白的纯粹,我们平时的杂碎,忽然黯然失色。 ”语言平实,描述清晰易懂,诗歌大意非常简明,南京的初雪洁白美丽,解了人心中忧愁,关键就在于如何表达这种意思。槟郎写到“黯然失色”一词,表明看到了雪,它是那么洁白,那么纯粹,心中的杂念早已不算什么大事了,这就是槟郎独特的手法。
我认为,这种别出心裁的创意来自多次的推敲与锤炼,语言平白如话却更能感人至深,语言自然流畅却不断深入,引人深思,只有这样靠真情实感打动人的,才能称得上诗歌。
李槟老师的故乡在安徽巢湖,如今身在南京任教。许多诗歌道出了作为游子的思乡之情。如《故乡的小桥》中,“我已经老了/故乡也拆迁了/仍在我心中的桥/走着儿时的我”,读完心中不由升出一股感伤之情。虽如此,课堂上李槟老师也说过,南京是他的第二大故乡。在诗歌《方山的月亮》中,写道,“巢湖和南京都在你的视线里/我的一生都在你的庇护中/我所有的苦难和屈辱,/我曾经的快乐/都在你的关注中/而我现在的默默的挣扎/也分明有你的祝福。”
多情是诗人最为重要的一种气质,没有情感,就没有诗歌。槟郎的诗歌将情感酿而为酒,诗的灵魂便晶莹剔透,而是的情意却愈发的绵柔悠长,读来难免不令人眼眶泛热。我也是背井离乡,来宁念书的安徽人,虽不能做到理解,这些怀乡诗中蕴含的情愫我也能感同身受的理解一二。
身为六朝古都的南京,风光旖旎,著名景点颇多,李槟老师也为其创作过无数的诗歌佳作,有方山《初冬的方山》、《方山道姑》;有幕府山《幕府山登高》、《幕府山天池》;有紫金山《心祭中山陵》、《飞上紫金山》;有古鸡鸣寺《鸡鸣寺路的樱花》……除了鸡鸣寺路的樱花,他还写了很多其他关于花的诗歌,菊花诗如《洞玄观的菊花》;桂花诗如《中秋桂花月》、《道边桂花香》;韭菜兰如《咏韭菜兰》。由此可见,李槟老师也是个高产的诗人 ,他曾说过,每天争取要写一首诗,这一日又一日对诗歌创作的坚持值得我们学习。
就算由于疫情的困扰,在这个学期我们很长一段时间都被封闭在狭小的校园里,但身为老师的李槟带我走进诗歌的新世界,身为旅游文学大作家的摈郎拓宽了我的视野。能够跟随他的教学,览尽南京著名的遗迹是我极大的幸运,桃叶渡,中山陵,鸡鸣寺,燕子矶,牛首山,紫金山……遍及校园远近的南京景点多次出现在他的诗篇里,也为我们疫情下晦暗的学习与生活带来了一抹靓丽的颜色。
以上便是我对旅游文学大师——槟郎老师的旅游诗歌的学习与理解,我深知,自己跟随槟郎老师经历了仅仅一学期的修行,对于旅游文学还知之甚少,对于摈榔老师的作品的解读还有不少疏漏,但我不会因为课业的结束就停下继续探索旅游文学的脚步,经槟郎老师的循循善诱,我已经深深的爱上了这门学科,不,这项艺术,今后的人生中这门由槟郎老师教授我引导我的课程将伴随我启发我所有的旅行,在旅行中收获与以往不一样的精彩。也希望老师在旅游诗歌的道路上不断有新的成就与收获,您永远是高大巍峨的“泰山”,永远受我们这些“小土丘”的敬仰!
2022-6.10 _________________ 真人生、真性情、真文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