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郎
加入时间: 2007/11/06 文章: 2237 来自: 南京
|
时间: 2022-6-28 周二, 上午8:42 标题: 诗如其人致槟郎 |
|
|
诗如其人致槟郎
作者:周桐羽
“江滩草地垂柳,江船岸石浪拍。春风和煦阳光明媚,雅集群旗飘扬,令人心旷神怡。”午后初醒,昏昏胀胀,浅翻朋友圈,一行诗句映入眼帘,如一缕清风将我唤醒。
经朋友的强烈推荐,今年我终于有机会抢下“新诗赏析”这门课。主讲老师是李槟老师,这个名字也许大家不是非常熟悉,可是他的另一个名称几乎是响彻文院,那便是--槟郎。
初见槟郎,只见他身着一件半旧单衣,挎着一个背包大步流星走进教室,一副朴素的条纹框眼镜衬得他的脑门儿愈发饱满,看似其貌不扬,但是整节课听下来,自己便知传言不虚。槟郎就像是一条甘蔗,初见时虽很简朴,但是嚼之愈深愈发甘甜。
槟郎是有才情的,“牢中的伽利略,听说那学生当了牧师,而自己监禁终身,他自言自语:地球本绕太阳转动!”这是槟郎诗《伽利略的传说》中的最后一节。伽利略是被学生举报的“反动者”,被学生告密者,被教会逮捕审判者,但即使是这样,伽利略依然没有屈服,真理就是真理,他坚守自己的信仰,即使是面对世俗权威,依然清醒。诗中最可怕的不应该是举报,而是学生手中那个专记老师反动话的小黑皮本子,似乎学生是专为监督他而来。师还是师,生却不再是生,课堂不是课堂,这真是莫大的讽刺啊!但这又是现实得不能再现实的现实。这是怎样一种悲哀!槟郎和伽利略一样,有着为世俗所不容得清醒,也有着伽利略式的倔强,坚守着自己所信奉的,二者又是何其相似。
“我没有源头,也没有尽头。我是宇宙前宇宙。不知从何处说起?我是一方石头。”槟郎将自己置身于偌大的宇宙之中,所寄托的是一块石头,为何是一方石头呢?宇宙爆炸之后仍不断膨胀,他本是一粒尘埃。经过燃烧、旋转,冷却最后变为石头。“我燃烧如火,旋转成地球。冷却成石头。”然而石头之后就定型了吗?并不是,石头仍会被风化成泥土,又滋润万物。他虽然嘴上总说着自己是为了拿到课时费,但他上课时的认真讲授,激情地分享对诗歌的热爱,这般的零落成泥碾作尘,从中可以看出。变为泥土后,他又沉积为石头,反反复复,无穷无尽,“多少次燃烧,多少次冷却。多少次火成岩。多少次变质岩。多少次沉积岩。”人生其实也是这样,多少次锤炼,多少次回环往复,有心冷意灰之时,也有意气风发的风采。人生有大起大落,诗人槟郎也会有知音难觅的苦恼。但无论自然如何演变,对自身外表做出改变,内心依旧坚定而执着,明媚而鲜艳。槟郎现在是一方石头,他的诗集无所不谈,大到宇宙洪荒,小到自然一株草,直逼心灵。槟郎通过宇宙的变化过程,寄托自己的情感,最后表明他对诗歌矢志不渝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信心。这个带着激情似凤凰涅槃般的诗作,读之便意气昂扬。他的诗集代表着他的思想,富含了宇宙的奥妙,并将持续散发光热。
上过槟郎课的同学能轻易地发现,他的课时时处处都有自己的特色,就像一层一层叠叠环绕的秘密花园,每过一层都有不一样的惊喜,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便是:抛砖引玉。
作为一位高产诗人,他很谦虚地称自己的诗为“砖”。在每节课开头,他总会带着大家欣赏几首他的诗。槟郎的诗给人的第一印象便是雅俗共赏又极富巧思,这里并不是说槟郎的诗很浅显,而说的是他的诗很真实,在槟郎的诗句中你看不见词藻堆砌,也看不见矫揉造作,他有的只是简单的语言、鲜活的画面,让人读起来轻松舒适。他从没有刻意地隐藏自己的真实情感,也没有用意象一层一层包裹自己。读着槟榔的诗句,总会让人对他产生一种莫名的信任感,继而渐渐走进他的诗句世界里,被隐藏在其中的深刻意蕴折服,发人深思。就比如槟郎的一首《内卷的传说》:有一个房间/门外写着禁止/门内写着禁止/里面有五十个人/只有一个馒头/五十个人饿了/饿得眼冒金星/饿得失去理智/便疯抢唯一的馒头/不惜武力夺取/终于有人被杀死/直至最后一个/看着四十九具尸体/他笑着啃着馒头/感到无比幸福
读至此处,我不禁止步思考:门外写着禁止,门内也写着禁止,如果是我被困在这一方天地里,我该怎么办?所幸,槟榔给出了答案:首先是要打开大门/门外不再禁止/门内更不再禁止/同样有五十人/只有一个馒头/槟郎的具体设想是/馒头给最弱者/四十九人不争/五十人都出门/走向五十个方向/乞讨或打工/直到收获而归/这就叫反内卷化。至此,问题迎刃而解,也让我们豁然开朗。
槟郎的诗总能够以生活中一些细小的点为切入口,从而发出对历史、现实以及未来的理性思考,理性夹着感性,哲理夹着情理,让读者感同身受。不得不说,槟郎的诗虽多源于生活,却往往高于生活,透露一种忧国忧民、浩然超脱的思想境界。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首诗是《病毒怕科学》。诗中写道:“病毒怕科学,具体叫病毒学。”“但怎样有科学?必须爱科学。”先生呼吁我们要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只有科学才能消灭病毒。诚然,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早已证明,封建迷信是愚昧落后的表现,它束缚奴役人们的思想意识,毁灭人们的自由精神,具有极大的危害性,所以务必反对和消除。只有用科学意识和科学精神武装起来的人,才能担负起应有的历史使命,促进人类朝着光明与灿烂的目标前进。所以作为槟郎的学子,我们应该谨遵槟郎先生的号召,尊重科研技术人员,尊重一切为科学正义发声的人,支持他们的勇敢。只有科学才能真正消灭病毒,只有科学才能驱除生活中的愚昧。
《文化苦旅》中有这样一段话:"报纸上说我写书写得轻松潇洒,其实完全不是如此。那是一种很给自己过不去的劳累活,一提笔就感到年岁陡增,不管是春温秋肃,还是大喜悦大悲愤,最后总得要闭一闭眼睛,怦怦心跳,回归于历史的冷漠,理性的严峻。"这也正如诗人白居易所说:“行路难,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间”。也许正是因为槟郎这一路走走停停,在苦苦漂泊中淘尽铅华,思绪浸染了笔墨,才能创作出了这一首首简单而不凡的作品。
正因为槟郎把全身心投入到了诗歌创作中,所以他才无暇顾及身外的一些世俗之物。槟郎在外表上的不拘小节,源于他的内心深处的恬静洒脱,他写诗,不是为了追求世俗的名与利,他写诗源于他对诗歌本身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尽管饱受生活的磨难,但依然保留着一颗纯粹的心,用孩童般清澈敏锐的目光发现生活中的点滴。他又有着超乎常人的韧劲,每天创作一首新诗,常年如此,从未间断。这也许在旁人看来似乎是一件极其简单的事情,但是想要坚持下来,就不仅需要坚强的意志,更需要丰富的知识储备和精彩的人生阅历。细细翻其诗歌,会觉得那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岁月浪花里淘沉下的精华,让我们从心底为之叹服。
都说神话是孩童们的故事,穿越是儿童的游戏。可是可爱的槟郎也总爱想象穿越时空,来看看自己的前生来世。就像《诗人槟郎之墓》《槟郎前世为僧》等等。今生,槟郎是恢复高考后从安徽乡村里走出来的第一个大学生,但与他人不同,槟郎的经历似乎更加丰富些:和尚、小学教师、中学教师、监狱管教员、建筑管理人员到如今的诗人与教授,他的多重身份也给他增添了一份特殊的神秘。
槟郎虽然身在大都市,见识过城市的酒绿灯红,也见识过国外的绿水蓝天。但他常常提起的还是自己的故乡。在槟榔眼中,故乡是他走出来的地方,是他心中永远的一抔净土,那段经历是他可以用来一辈子回忆的。这份纯净就像他写的诗句一般,明澈、真实。就冲着这份纯净,我觉得这才是槟郎最可爱,也是最难能可贵的地方,承认平凡而实则不平凡是现代人最缺乏的品质,那些一味地想要摆脱本我的才是真的虚伪。
苏轼在《答张文潜书》中曾说:“子由之文实胜仆,而世俗不知,乃以为不如;其为人深不愿人知之,其文如其为人。”槟郎便是这样一个人,他的身形并不算高大,但他的内心却是非常的伟岸,他坚持用自己纯净有力的心,握住笔杆,以笔为武器,记录着诗意岁月,对抗着庸碌俗尘,我手写我心。在这凡尘浊世,槟郎的诗句就如一线清流,涤净我们的心灵,指引我们前行。
2022-6-10 _________________ 真人生、真性情、真文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