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郎
加入时间: 2007/11/06 文章: 2237 来自: 南京
|
时间: 2022-6-21 周二, 上午7:59 标题: 旅游文学的星槟郎 |
|
|
旅游文学的星槟郎
作者: 许可
旅游,从字面上看就是旅行游览的意思,它是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行动体现。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通过旅游来体现自己生活质量的改善。人们的足迹遍布国内国外,值得一提的是,大家都热衷于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旅游时的点点滴滴。例如朋友圈、微博等,也许是发送一个定位,也许是分享几张图片,可以说旅游在生活中是随处可见的。而旅游文学,其实就是在记录旅游中的所见所闻所想,是游客们对旅游景点的感官意念。
我是一个非常热爱旅游的人,从小到大随着父母出去游览了祖国大部分江山,体验了不同的风俗民情。同时文学也对我有着不可言喻的吸引力,不能说饱读诗书,但也算从未停下过阅读的脚步。出于对旅游以及文学的热爱,我有幸在这个学期选到了李槟老师的旅游文学选修课。
这学期因为疫情的影响,线下课不得不全部转移到了线上进行,中间仅上了一节线下课,但正是这节宝贵的线下课让我得以亲眼目睹了大名鼎鼎的槟郎诗人挺拔的身姿与亲切的容貌。转移到了线上课之后,手机屏幕便隔绝了所有师生之间的互动,在手机屏幕的这一端我只能看到ppt与word,但是听着老师认真讲课的声音便能想象电脑另一端前的槟郎本人,一定是浪漫而风趣,有着天马行空而又有趣的灵魂的。
现在一个学期将近结束,老师提前布置下了期末作业,其中一题是“赏析中国现当代旅游文学作家作品”,我的脑子里立刻跳出了槟郎诗人的模样,大概是因为这个学期已经遍读了他的旅游诗歌,我仿佛已经跟着他走遍了中国的大好河山,顺便又出国去了一趟韩国来了个四日游一样。我很佩服槟郎能几乎每日都在写诗的毅力与对文学的热爱,又经常能够说走就走的勇气。写诗与旅行几乎已经成为了他生活的一部分。他有着自己的方山雅集群,每周都带领着了几十个人一同探索南京的各个角落,去体会独属于诗人的浪漫。当今是一个消费主义盛行的社会,它不断压缩着美与诗的生存空间,因为很明显,美与诗是非功利的存在,,是无法变现的。虽然我们每个人都在大声宣扬着诗与远方的理想,可是又有多少人真正地背上包踏上远方的路途,写下源自于本心的诗作呢?如今尚且稚嫩的我们不清楚,将来生活的重担与压力终会击溃我们的身心,不能像槟郎诗人一样毫无保留地去追求真正的诗与远方。
在槟郎的课堂上,我第一次亲眼见到了真正的诗人给我讲课。我尝尝艳羡他的诗情才气。而也正是在他的旅游文学课上,我数次被他的诗歌洗礼,我想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也领会到了什么是诗意。
在我看来,由槟郎所谱写的诗歌们很难用某一个词来确切、中肯地形容,它们简单朴素又直白深刻。简单朴素在于这些诗歌像伊朗的儿童电影,将注意力放到了平凡的事物身上,记录他们的一瞬,却能反映出生活中朴素恳切的哲理。直白深刻是因为这些诗歌像是千年前乐天居士写下的动人诗篇,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诗句通俗易懂并不代表诗意就浅,“卖炭翁”的故事只需读上一遍,不借助任何释义就能大致明白故事梗概,但其中的意义却引人深思,充满了现实主义的讽刺。槟郎的诗歌大抵也是如此,不给自己的诗句留下任人曲解的空间,只直白地表达出自己的态度与情感。与此同时,这些诗歌又像是五柳先生在山下采菊后直起身遥望南山时口里默默吟诵的诗,他对真的理解,既注重历史与生活的真实,更注重思想情感和襟怀抱负的真实。同时,他对自然的理解也表现了他文学思想的独特性:他不言教化、不事雕凿,注重情感的自由抒发,注重诗文的自然天成,这是一种非常高的境界。然而,无论是提倡艺术真实,还是推崇文学的自然,都是为了酣畅淋离地表现人生。
由此看来,槟郎可真算是五柳先生的转世。而即使是作为隐士之范的陶渊明,也有不被人认可的时候。在陶渊明所生活的两晋南北朝,他只不过是当时文人眼中一位有“高趣”的山人而已,却绝算不上一个有高才的诗人。可以说,陶渊明的诗文在他那个时代是被冷落甚至被忽视的。陶写诗,独抒性灵,完全不在乎诗坛风尚的变化,更无意与他人逞才斗巧,所以,我们读陶的诗文就会感觉到,每字每句都是从他的胸怀中自然流出,一直保持着他语言独有的本色——平淡自然。再看向槟郎的作品《故乡的山里红》,“小红果如红玛瑙,点缀在我的童年”,多么直白又平淡,几乎算得上是与五柳先生一脉相承。同时陶又实在是一个放浪形骸、不拘礼数的“浪荡子”,在曹植在写典雅的《洛神赋》时,他写诗“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悲罗襟之宵离,怨秋夜之未央!愿在裳而为带,束窈窕之纤身;嗟温凉之异气,或脱故而服新!……愿在木而为桐,作膝上之鸣琴;悲乐极以哀来,终推我而辍音!”这样近乎“登徒子”才会说的话,而槟郎与他也并无二致,但这正是诗人最本我的情感表露阿!槟郎的诗在如今追求形式的诗界是不被重视的,他却并不在意,依旧在自己的节奏里写诗。他常常在课堂上说,一百年后他的名字将会被所有人熟知,多么的狂傲自信,多么的伟大天才!虽然知道自己未来会像陶渊明一样被后世如珍宝一般发掘出来,会成为一代经世之才,但槟郎丝毫没有因此而松懈,他一步一个脚步地写下诗歌。槟郎有时候在课堂上说自己的诗是“口水诗”,但在我看来,这完全是诗人对诗作的自嘲,他的才气在于其大胆直白的文风,在于坚持不懈的精神。这样的才气是很难被快速发展的消费社会发现并承认的。
槟郎有一首《初冬的方山》,这是我个人认为最惊艳的一首诗。“经过热季的翠绿/和温凉里浸泡的褪红,/方山,这个冬季已来临,/你拿什么来安慰我?/我从没和大学城中走向你,/黄叶在我身边炫飞。”这首诗仿佛是电影导演用长镜头固定机位加上了低频率的剪辑,以及实景自然光和现场录音,将刚刚告别了深秋迈入冬日的方山完整地、纪录片似的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开头两句是整首诗的灵魂。丰富的红绿色彩分别象征了盛夏的生机勃勃与秋日的五彩缤纷,“温凉里浸泡”是指频繁下雨的天气,将秋季浓缩于一抹红色上,又将折磨色彩浸润于温凉的水中,仿佛是将整个秋天的方山都浸润进去了,如此之后冬季便来了,多么敏感的意象呀!色彩、温度与湿度三位一体,将秋日的退去化作了可被体感的状态,瞬间就把读者带到了初冬的那个白昼里,紧接着诗人写,方山经过了四季的变化,可校园的花期从未改变过,在鲜艳的色彩对比下,唯一可感的是校园园丁的衰老。这必然是槟郎在送走了一届届的毕业生又看着一届届新生进入校园后产生的慨叹。时光易逝,老师们都逐渐衰老了,他们眼里的学生却永远是年轻的,这必然也会使他们心态保持着年轻状态,然而这是会迷惑人的,时光会停下它残忍的脚步,同时时间也是现实的一部分,是荒诞不可控的,当人们从幻想中抽身出来后再面对现实时往往会恍惚,这也正是残酷之美学啊。
如所有著名诗人一样,槟郎热爱着自己的故乡。他是安徽巢湖人,如今却安居于南京。他一定非常思念自己长大的城市。在《故乡的紫薇洞》中,他深情地写下:“紫薇洞里找到井口通天/我眼泪抹灰地看到奇幻/两个洞口你我各冲里叫喊:/哥与妹长大后永不离散”透露了对故乡故人的无尽思念。在《故乡的葵花》里他写:“我在异域的雾霾里的思念/在没有比你更神奇灿烂的花了”怀念故乡的那美丽的葵花,觉得故乡的空气都是新鲜的,只有爱家乡的人才会觉得故乡哪里都是好的。与城市的喧嚣不同,乡村有别样的宁静,这也如五六线上一般,扎根于土地,写作于土地。
有了本学期的学习之后,我定当永远追随槟郎诗人的脚步,学习研读他的诗作。虽然现下受着疫情影响不能出门,但随着槟郎的诗歌我也得以见识了许多美景。相信等疫情好转后,我将出去亲自体会文学与旅游结合后的美与浪漫!
2022-6-10 _________________ 真人生、真性情、真文学! |
|